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阿克苏地区耕地质量
0.00     定价 ¥ 12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654861
  • 作      者:
    雷春军,赖宁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雷春军,男,1964年6月生,农业推广研究员,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书记、副主任。1980-1983年就读于新疆阿克苏农业学校。1983-1986年阿克苏地区蚕种场农业技术员;1986-1990年阿克苏地区棉麻公司业务干部;1990-1994年阿克苏地委办公室秘书、副科级秘书、正科级秘书;1994-1995年阿克苏地委办公室副县级秘书;1995-2005年阿克苏地区农业局副局长;2004年毕业于自治区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班;2005-2006年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书记、副主任;2006-2019年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副书记;2007年10月至11月参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研修班;2019年至今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书记、副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阿克苏地区概况。介绍了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文情况、成土母质等自然环境条件,区域种植结构、产量水平、施肥情况、灌溉情况、机械化应用等农业生产情况。第二章耕地土壤类型。对阿克苏地区面积较大的半水成土、人为土等土纲的灌淤土、潮土、草甸土等3个土类、17个亚类进行了重点描述。第三章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与步骤。系统地对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的每个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包括资料收集与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据库建立、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专题图件编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阿克苏地区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区划
第二节 自然环境概况
一、气候条件
二、地形地貌
三、植被分布
四、水文条件
五、成土母质
第三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农业生产概况
一、耕地利用情况
二、区域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三、农作物施肥品种和用量情况
四、农作物灌溉情况
五、农作物机械化应用情况

第二章 耕地土壤类型
第一节 潮土
一、潮土分布
二、潮土剖面形态
三、潮土养分
四、潮土的分类
第二节 草甸土
一、草甸土的分布
二、草甸土剖面形态
三、草甸土养分
四、草旬土的分类
第三节 灌淤土
一、灌淤土分布
二、灌淤土剖面形态
三、灌淤土养分
四、灌淤土的分类
第四节 其他土类

第三章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 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软硬件及资料准备
二、评价样点的布设
三、土壤样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四、调查结果的应用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二、指标选取的方法
三、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分级标准的确定
第三节 数据库的建立
一、建库的内容
二、建库的依据及平台
三、建库的引用标准
四、建库资料的核查
五、空间数据库建立
六、属性数据库建立
第四节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一、评价的原理
二、评价的原则与依据
三、评价的流程
四、评价单元的确定
五、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六、评价指标的处理
七、耕地质量等级的确定
八、耕地质量等级图的编制
九、耕地清洁程度评价
十、评价结果的验证方法
第五节 耕地土壤养分等专题图件编制方法
一、图件的编制步骤
二、图件的插值处理
三、图件的清绘整饰

第四章 耕地质量等级分析
第一节 耕地质量等级
一、阿克苏地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布
二、阿克苏地区耕地质量高中低等级分布
三、地形部位耕地质量高中低等级分布
四、各县市耕地质量等级分布
五、耕地质量在耕地主要土壤类型上的分布
第二节 一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一等地分布特征
二、一等地属性特征
第三节 二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二等地分布特征
二、二等地属性特征
第四节 三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三等地分布特征
二、三等地属性特征
第五节 四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四等地分布特征
二、四等地属性特征
第六节 五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五等地分布特征
二、五等地属性特征
第七节 六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六等地分布特征
二、六等地属性特征
第八节 七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七等地分布特征
二、七等地属性特征
第九节 八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八等地分布特征
二、八等地属性特征
第十节 九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九等地分布特征
二、九等地属性特征
第十一节 十等地耕地质量等级特征
一、十等地分布特征
二、十等地属性特征
第十二节 耕地质量提升与改良利用
一、高等地的地力保持途径
二、中等地的地力提升措施
三、低等地的培肥改良途径

第五章 耕地土壤有机质及主要营养元素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空间差异
二、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差异
三、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
四、不同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
五、土壤有机质的分级与分布
六、土壤有机质调控
第二节 土壤全氮
一、土壤全氮含量及其空间差异
二、不同土壤类型全氮含量差异
三、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土壤全氮含量差异
四、不同土壤质地土壤全氮含量差异
五、土壤全氮的分级与分布
六、土壤全氮调控
第三节 土壤碱解氮
一、各县之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及其空间差异
二、不同土壤类型碱解氮含量差异
三、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
四、不同土壤质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
五、土壤碱解氮的分级与分布
六、土壤碱解氮调控
第四节 土壤有效磷
一、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空间差异
二、不同土壤类型有效磷含量差异
三、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
四、不同土壤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
五、土壤有效磷的分级与分布
六、土壤有效磷调控
第五节 土壤速效钾
一、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其空间差异
二、不同土壤类型速效钾含量差异
三、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
四、不同土壤质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
五、土壤速效钾的分级与分布
六、土壤速效钾调控
第六节 土壤缓效钾
一、土壤缓效钾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缓效钾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缓效钾调控
第七节 土壤有效铁
一、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有效铁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有效铁调控
第八节 土壤有效锰
一、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有效锰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有效锰调控
第九节 土壤有效铜
一、土壤有效铜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有效铜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有效铜调控
第十节 土壤有效锌
一、土壤有效锌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有效锌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有效锌调控
第十一节 土壤有效钼
一、土壤有效钼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有效钼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有效钼调控
第十二节 土壤有效硼
一、土壤有效硼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有效硼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有效硼调控
第十三节 土壤有效硫
一、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有效硫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有效硫调控
第十四节 土壤有效硅
一、土壤有效硅含量及其差异
二、土壤有效硅的分级与分布
三、土壤有效硅调控

第六章 其他指标
第一节 土壤pH
一、土壤分布情况
二、土壤pH分级与变化
三、土壤pH与土壤有机质及耕地质量等级
第二节 灌排能力
一、灌排能力分布情况
二、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灌排能力
三、灌排能力与地形部位
第三节 有效土层厚度
一、有效土层厚度分布情况
二、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分级
三、耕地主要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
四、有效土层厚度与地形部位
第四节 剖面土体构型
一、剖面土体构型分布情况
二、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土体构型
第五节 耕层质地
一、耕层质地分布情况
二、耕地主要土壤类型耕层质地
三、耕层质地与地形部位
四、耕层质地与土壤主要养分
五、耕层质地调控
第六节 障碍因素
一、障碍因素分类分布
二、障碍因素调控措施
第七节 农田林网化程度
一、阿克苏地区农田林网化现状
二、有关措施
第八节 土壤盐渍化程度分析
一、阿克苏地区盐渍化分布及面积
二、土壤盐分含量及其空间差异
三、土壤盐渍化类型
四、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和利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