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乱世古玩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0259129
  • 作      者:
    薛友津
  • 出 版 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被称作“小上海”的顺河集。有着厌战情绪的日本大佐加藤吉夫因为父亲曾经在上海经营瓷器失败并想让心灰意冷的父亲能够重振雄风,所以对中国瓷器产生浓厚的兴趣。得知当年乾隆皇帝曾经馈赠给黄家几件稀有且珍贵的青花五彩瓷器,而且现在就在黄石斋和博古轩,觊觎很久的日本大佐加藤吉夫利用购买瓷器接近黄庆山与黄庆生兄弟俩。 随着加藤吉夫觊觎乾隆瓷器欲望愈加强烈,黄庆山号召古玩行,不要将古董卖给日本人,加藤吉夫将到手的盗墓文物及国宝准备通过青岛口岸运送回国。以黄家兄弟为代表的爱国群众与八路军独立团成立护宝小分队,与狡猾的加藤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卓绝的抢宝护宝斗争。最终国宝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本书是一部抗战题材小说,但抗战的主体成员比较新颖,是顺河集上世代从事古玩交易的一群商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大部分人能够顾全大义,也有的勇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强敌对抗,当然,还有为了金钱出卖祖国的汉奸。围绕着修桥与保护国宝,顺河集上的居民们与加藤为首的日军展开了艰苦的周旋。该小说人物形象丰富、对话诙谐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抗日小说佳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文化抗日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大运河边被称作“小上海”的顺河集。
一九三八年秋,日本军队占领苏县县城,有着厌战情绪的日本大佐加藤吉夫因为父亲曾经在上海经营瓷器失败并想让心灰意冷的父亲能够重振雄风,所以对与县城一河之隔的顺河集古玩街的古董产生浓厚的兴趣。小镇上的古玩店老板们被迫与之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书中描写了日本大佐加藤的奸诈和狡猾、贪婪与凶残的丑恶面目;对于宅心仁厚,刚正不阿的黄庆山与黄庆生弟兄俩以及众多古玩店的掌柜爱国护宝精神及民族气节给予了浓墨重彩。对忠厚善良热血青年刘春林给予了赞扬和歌颂,对心胸狭隘唯利是图的孙大海丑恶嘴脸及其卑鄙行径进行了抨击与鞭挞。文本还对城东铜器店少掌柜邓建文与豆腐坊寡妇陈翠萍的忠贞爱情给于了深深的同情与书写。
作品时代风云波诡云谲,民族矛盾复杂曲折,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小人物命运得到了淋漓展现。
展开
精彩书评
作品曾获政府文学艺术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
以及《中国作家》全国征文一等奖,《小说选刊》首届全
国小说征文三等奖,《锋陵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二等奖
,《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二等奖等。其中长篇小说
《齿白唇红》2016年被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改编为小说联播
节目,在“畅销书屋”重磅播出。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
》《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转载或入选各种年
度选本。
展开
精彩书摘
大雪下了三夜两天,几乎是没喘口气。整个顺河集被大雪给覆盖住了。一眼望出去,一片苍茫与浩瀚,几乎找不到集镇的踪影。要不是窦家茶馆烟囱冒出黑烟来,真不知道这儿还有人烟存在。
雪厚过膝,三四岁孩子陷进雪窟窿去,找不着人影。街道上早有勤快人扫出一条便道。街北头一直通到街南头。
天真是冷啊,哈气成冰。街两旁半搂粗细的老柳树被冻得活活地开了花——俗称树笑了。几十年没见这么大的雪了。说这话的是窦家茶馆的八十几岁的老掌柜窦老根。
韩大白的烧饼铺早已开了张,芝麻香灌满了一条南北大街。香味冲击着严寒,街上似乎有些温暖感觉。
从南边走过来一个被冻得青头紫脸的中年人,他将长脖子缩进衣领里,光剩下半个脑袋在走路。寒冷催着他的脚步,急匆匆地几乎是小跑着前行。
身上那件发灰的已经猜不出本色的棉袍布满了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补丁,花花搭搭的甚是出彩,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瞧得出来,补丁的针脚是细密的、匀称的,就晓得,这个男人家一定有一个贤惠且针线好的女人。
中年人走到烧饼铺门口,连连跺着脚上的残雪,然后撩开厚布帘子。
进门没顾上搭话,先在饼炉上焐着手,暖流随即布满身体,僵硬的舌根开始灵活起来。
“白爷早啊!”他说。随即又说道:“瑞雪兆丰年啊!”
大雪天来了生意,掌柜韩大白自然将笑意推到顾客的面前:“黄先生早!瑞雪兆丰年,兆丰年!”
黄先生又说:“今年的收成肯定错不了!”
韩大白连连附和:“对对对对,肯定错不了!”
黄先生一只冻僵了的手暖过来了,从棉袍里掏出来几个铜板,一字儿在面案边摆开:“白爷,你给我两个烧饼,老母亲大病初愈,就想吃你打的烧饼。”
韩大白挑了两个两面烤得亮黄的烧饼用干荷叶包好,然后递到黄先生手里。忽想起了什么:“你一家老少七八口子的人,两个烧饼够谁吃的?再多拿几个吧。”
黄先生说道:“不瞒你说白爷,天寒腰里也寒哪!”
韩大白说:“没事,你现在手头不方便,我给你记上账,等到来年你家私塾开课,从我孩子的学费里扣不就妥了吗?” 黄先生苦笑一下:“我黄石在街上从不赊欠别人的东西。这是规矩!”
说罢将两个烧饼塞进棉袍里,一头扎进冰窖一般的大街。
迎面来了一个衣衫褴褛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黄石急忙避让一旁,因为两边都是雪,他想让那个老人过去他再走,哪知道那个老人却拦住了他的去路。向他伸出手来:
“先生救救命吧,我是外乡人,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
若是别人,就会说,你要饭去找烧饼铺掌柜要,我就买了两个烧饼,没道理的呀!可黄石不会这么说。他想,这么大的年纪,又是个冰冷的天,且又是个外乡人,能帮一下也算是积德行善了吧,老娘如果见到这个情况,也不会拒绝的。当然也不会不管不问的。想到这里,他将手伸进怀里,抖抖索索从荷叶里摸出一个烧饼:
“老人家,你到附近店面避一避风寒吃吧。”他左右看看店铺都没有开门,就又说道:“不然你到前面窦家茶馆要一碗开水,你与掌柜的说,记在我的账上,你提黄石黄先生就行了。”
黄石刚欲转身。又被那个老人给拦住了。
老人说:“先生,我已经好几天没见饭粒了,一个烧饼怎么能吃饱呢,我瞧你买了两个烧饼,你都给我吃了吧。俗话讲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我看你是个大善人……”
黄石再一次为难了。他虽然觉得这个老人得寸进尺,有点贪得无厌,但面对着大冷天里这个孤苦伶仃的外乡老人,黄石只好第二次将手伸进自己的破棉袍里去。至于回家以后怎么面对自己的老娘,他真的没有细想。
黄石一路小跑,他不能不跑,寒冷催着他的脚步。
跑着跑着,黄石就想到,我回家怎么与老娘交代呢,他一眼看到街边当铺,马上来了主意。
当黄石从当铺出来时,他身上那件补丁摞补丁的破棉袍不见了。只剩下一件破褂子在身上。
天真是冷啊 !
黄石听见自己的牙齿在不停地颤抖,发出清脆的有节奏的声音。那个贪得无厌的老要饭花子到了窦家茶馆,立即涌上来一批人,将他身上的那件褴褛衣裳剥去,换上一件皮袍子,早有人端来一盆炭火在他面前烘着,老头一下子精神起来。立即吩咐人跟着刚才那个名叫黄石的中年
男人,打探一下他的住处。
展开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