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心不动更淡定
淡定是人的定慧,
只有内心坚强的人才淡定,
只有内心没有恐惧的人才从容。
想要修一颗淡定的心,
就要有一种岿然不动的定慧作为根基。
不要违背自己
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时候很多,但一定要记住,只要你可以选择,就不要违背自己。如果你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你将背上沉重的枷锁,从此心无宁日。
弘一法师为修行之人指点迷途:“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念佛人随缘绝不攀缘。光阴非常快,往生西方有无把握,自己知道。如无把握,人情俗事必须摆脱。所以菩萨劝我们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人只有懂得反观自心,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像修行中佛家弟子要有认知自我的能力一样重要。
马祖道一禅师,是四川广汉市人,幼年在罗汉寺出家,唐开元年间,来到南岳山,在一个草庵里修习禅定。
怀让禅师每次路过草庵,都能看到马祖禅师关门用功,就想点悟他,于是敲门问道:“大师每天枯坐在这里,图的是什么?”
马祖禅师没有理解怀让禅师的话,反而觉得他打扰了自己的清修,于是继续坐禅。
怀让禅师看到后,觉得他太执着、固执,但是又不忍心不理会,于是拿起砖头,在马祖草庵前用力磨了起来,一连磨了很多天,声音非常刺耳。马祖禅师没法静心,于是打开了庵门,循声音望去,看见怀让禅师在那里不停地磨砖,于是不高兴地问道:“大师,你磨砖究竟是要干什么?”
怀让禅师哈哈大笑,说:“我想把砖磨成一面镜子。”
马祖禅师奇怪地问:“砖怎么可能做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说:“你说的没错,砖是不能磨成镜的,那么你一味枯坐就能成佛吗?”
马祖禅师一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悟,于是投在怀让禅师的门下聆听教诲,终于成了禅宗的一代宗师。
磨砖成镜,同掘地看天、缘木求鱼一样,虽是苦行,但无法达到目的。禅悟不等于一味枯坐,要反观自心,才能洞见真如。
淡定小语
我们在做事情时,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埋头蛮干,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突破困境
突破困境要用一种超越常规的智慧,这智慧里面有佛禅的玄机。也许可以说这智慧体现了一个人卓越不凡的思维方式,但方法永远是工具,关键是你要想到去突破。
对于突破困境这件事,弘一法师的教化更加发人深省,他借用某位大师的话来开示众人:“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这一教化说出了智慧的根源。
大师是教化世人如何避免陷入困境,然而一旦真的陷入困境,佛家的智慧也能超越众生。
一天,一位信徒找到一休大师说:“我要自杀,请大师超度我吧!”
“那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要寻短见呢?”一休大师问道。
“不瞒大师,我经商失败,借了许多的外债,每天被债主们逼得生不如死,已经走投无路了,所以想一死了之!”信徒回道。
“难道除了死你就没有想过其他的办法吗?”一休大师问道。
信徒痛苦地说:“大师,现在我除了年幼的女儿外,什么都没有了。”
一休大师惊喜道:“哦,我有办法了,你可以将你的女儿嫁人,找一个乘龙快婿,帮你还债啊!”
信徒失望地说:“大师,我的女儿只是八岁的幼童啊,怎么可以现在就嫁人呢?”
一休大师道:“怎么不可以呢,你可以将你的女儿嫁给我啊!我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
“这……这是行不通的,你是出家人,怎么可以做我的女婿呢?”信徒大惊失色地说。
一休大师胸有成竹地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我已经决定了,你现在赶快回去宣布这件事情吧!到迎亲那天,我就到你家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好了,好了!赶快回去吧!”
这位信徒很敬重一休大师,于是立刻回家宣布了婚事。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马上轰动了全城。到了迎亲的那天,看热闹的人把信徒的家围得水泄不通。
一休大师到达后,吩咐信徒在门前搬一张桌子,置上文房四宝,写起了书法。大家看一休的书法写得很好,就争相购买,反而忘了今天是一休大师给人家做女婿的日子,看热闹的人也忘了自己是为什么来这里的。结果,一整天一休大师都在忙着写字,看热闹的人则疯狂购买,很快卖字的钱积攒了几箩筐。
“这些钱够你还债了吗?”一休大师问信徒。
信徒惊喜地跪倒在地说:“够了,够了……您真是神通广大,一下子就赚到了这么多钱!”
一休大师拂袖于背道:“好了,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女婿我也不做了,还是做你的师父吧!”
淡定小语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出现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不要坐以待毙。“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肯想办法,就一定能克服暂时的困难。
低调处事,保留余地
低调本来就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得意不张扬,失意不自卑。这样的心境能让人回归平淡,这样的做法也为今后任何的可能保留了几分余地。
印光大师曾经教化弟子们说:“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
弘一大师以此警诫自己,其低调、其智慧、其修佛之心可见一斑。众生处事张扬,或者智慧受阻,是因为他们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执着于外向很难开悟,难以开悟的人对于低调一词也只是表面的理解罢了。
白云禅师曾在方会禅师的座下参禅,学习了很久依然无法开悟,方会禅师也为他迟迟找不到入手处而着急。
有一天,方会禅师带着白云禅师来到了庙前的广场上闲谈。
方会禅师问:“你还记不记得你的师父是怎么开悟的?”
白云禅师回答:“我听说是因为一天摔了个大跟头,才突然开悟的。”
方会禅师听完以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故意发出了几声冷笑,转身扬长而去,白云禅师愣在当场,心想:“是不是我说的不对呢?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说错了呢?为什么大师会耻笑我呢?”
从这以后白云禅师总是想方会禅师的笑声,几天下来,根本没有心思吃饭,就连睡梦中也常被方会禅师的笑声吓醒。终于,他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前往方丈的禅房请求大师明示。
方会禅师听他诉说了几日来的苦恼后,说:“你还记得在广场上表演把戏的小丑吗?你比他差不了多少。”
白云禅师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究竟是什么意思啊,请师父指点!”
方会禅师说:“小丑使出浑身解数,为的是博取观众的一笑,你却害怕人笑。我那天只不过冲着你笑一笑,你就为此而不思饭食,梦寐难安,像你这么认真对外界的人,连一个表演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如何参透无心无相的禅法呢?你太执着于外界的假象,从而生起得失心,所以才会产生痛苦啊!”白云禅师一听,立刻就大悟了。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心中不能自主,就会经常受外界的影响。自己的喜乐忧苦都被别人左右,便是失去了自己。
淡定小语
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想法和看法,你活着是为你自己,把外界的印象看淡一些,你会生活得更加轻松。只有顺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你才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低调智慧是由内而外的,凡事只有真正从内心出发了,你才能给自己留足可以发挥的空间和可以回旋的余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