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柱:诸子概论》: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篇》)
此文“正心”二字,当是“忘”之误,分为“亡心”,“亡”又误为“正”,后人遂读为“必有事焉而勿正”句。“心勿忘”句,其文义遂难通矣。古文忘与妄通,详见拙著《墨子间诂补正》。必有事焉而勿妄,勿妄勿助长也。如此,则文甚明白。孟子盖以助长为妄;不耘苗为无事。无事则外物足以伐性,犹不耘则莠可以伤苗。妄则伤其本性,犹助苗适以害苗也。故其教育最重学者之自得。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
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篇》)
故孟子之教育学说,可谓主张自然主义,发展个性主义者,皆基本于性善之说者也。夫惟其善乃可以任自然,乃可以任发展也。
政治论:孟子之教育论,既本于性善之说,而贵扩充,其对于政治立论亦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尽心篇》)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