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是幸运的,它的陆上邻居——强大而宽容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在大部分时间里扮演了老师的角色。近代以前,朝鲜虽然长期依附于中国,但仅在形式上向“天朝上国”纳贡称臣,但实质上保持着内政、外交的相对独立。素称“晨谧之邦”的朝鲜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人民知书达理,注重孝道,温文尔雅,喜着素净的白衣,被称为“白衣民族”,他们以其体格健壮吃苦耐劳而自豪,对于挑战反应激烈,既天性和善又大胆放纵。这个国家最奢侈的愿望仅仅是能够安静地独处世界的一角,以享受苍天赐予它的优美的情歌和优质的稻米。
朝鲜又是不幸的。早在十六世纪就曾遭到海峡对面的恶邻日本的入侵。特别是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了朝鲜的国门,战争与悲剧成了朝鲜历史的主题,压迫与虐待成了朝鲜人民挥之不去的噩梦。富有侵略性的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已经焕然一新,与闭关锁国、故步自封而逐渐积贫积弱的中国、朝鲜相比,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再度膨胀。
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泱泱大国居然惨败于从不屑提起的“倭寇”,而弱小的朝鲜沦为战利品,从此一步步走向被奴役的悲惨深渊。不久,日本又发起日俄战争赶跑了俄国人,将朝鲜变成了日本完全控制下的“保护国”,只在形式上还保留着国王和政府。但野心勃勃的日本连这点可怜的遮羞布也不留给朝鲜,1910年8月,逼迫朝鲜签订《日朝合并条约》,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在日本的铁蹄下,朝鲜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
在长达35年的统治中,日本殖民当局取缔了朝鲜人民的一切民主自由权利。为防止朝鲜人民起义,日本殖民者不仅没收了朝鲜民间的武器,甚至强迫几家合用一把菜刀,而且还要用铁链子拴在案板上。时至今日,在南北朝鲜还有一些日据时代的老人,他们受到完全的日语教育,几乎一句朝鲜话都不会说,被视为民族之耻。
虽然日本人以铁腕统治来消灭朝鲜民族的斗志,但爱国主义和独立运动的火焰从来没有被完全扑灭。
朝鲜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将侵略朝鲜的元凶伊藤博文送上了黄泉路。1910年前后爆发的反日义兵起义持续将近十年。十月革命后,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爆发了反日“三·一”人民起义,“朝鲜独立万岁”的口号响彻整个半岛。辛亥革命后,以金九为代表的朝鲜独立人士大批流亡到中国上海,成立了朝鲜流亡政府。在中国“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朝鲜独立党成员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炸死了日军白川义则大将,大涨了坚持抗战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中国东北,大批朝鲜抗日游击队活跃在中朝边境,不时给日本侵略者以狠狠的打击。
西方国家从未对日本兼并朝鲜以及在那里的暴政有任何异议。美国在19世纪末对待朝鲜事务漫不经心,只顾着与远东的大国——日本届来眼去。当日本控制了朝鲜以后,美国还和日本私下里进行交易: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宗主权,以换取日本保证不干预美国在菲律宾群岛的利益。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在近代同样命运悲’惨并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却给予朝鲜人民的独立斗争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国民政府在上海庇护了流亡的朝鲜独立人士:在东北,中国革命者与朝鲜抗日游击队并肩作战,结下了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二十世纪40年代中期,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到尾声,此时的日本在美、苏、英、中等盟国的打击下,正在一步步走向自我灭亡的道路。在日本压迫下的朝鲜民族的苦难,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为即将到手的胜利而欢欣鼓舞的大国们并没有忘记朝鲜。1943年11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中国蒋介石委员长在《开罗宣言》中声明,“轸念遭受奴役的朝鲜人民,前述的三大国(美国、英国、中国)决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1945年2月,德国法西斯即将覆灭的前夕,反法西斯同盟的苏、美、英“三巨头”约瑟夫·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聚集克里木半岛南岸小城雅尔塔,举行会议商谈战后世界大事。
三方围绕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苏联对日参战和战后世界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前几次会议的友好气氛几乎荡然无存。不过,毕竟二战尚未结束,共同的法西斯敌人还没有最后覆灭,“三巨头”都心中有数,最终的相互妥协是不可避免的。
就在第四次会议结束之时,斯大林悄悄向罗斯福提议,他认为有必要就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与总统举行一场私下会晤。罗斯福回答说“非常乐意与大元帅交换意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