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校园暴力及其演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4534816
  • 作      者:
    史景轩著
  • 出 版 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日本教育发展的历史特色鲜明,从世界教育史的范围来看,属于后发速进,善于学习别国之长成就自己教育之特色,并能使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典型。在古代,当中国已处于晋朝,封建教育已经相当完备的时候,日本才于公元284年通过朝鲜半岛上的汉学家引入汉学经典,开始创办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宫廷学问所。此后日本大力吸收中国儒学和印度佛教,并使之与日本神道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16世纪中叶以后,兰学传入日本,日本教育中又增加了西洋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元素。到封建社会后期,日本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封建教育体系,还形成了以“和魂汉才”为指导思想的善于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教育成果的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日本教育史研究论丛:日本校园暴力及其演变》:
  (二)镇压型学校
  教育部门为了针对校园暴力严重的学校采取的比较行之有效的措施,往往是将各学校有名的“可怕教师”调到一所学校工作,A学校就是一个典型。在每年3月末报纸公布的新一年度“人事变动”情况中,A中学的40多个教谕之中就换了13人。
  A中学上一年遭受了激烈的团伙校园暴力。因此,丧失了积极性的老师们有的是自发性地要求调动,有的是在校长劝说下调动,由上级大量配备了学生比较害怕的体育教师。此后,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强势形成了力量的不均衡,这些团伙在校外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但是在校内并不敢与这些教师直接冲突,连女教师和较弱的教师都没有。这一措施看似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行为的A中学真的平静了吗?事实上几年后这所学校再度崩溃,“可怕的教师”一轮岗,学校又回到和以前相似的状态了。而且学生指导部把希望寄托于“强硬教师”,并没有从以前的崩溃中积累下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教训。
  一方面《学校教育法》以及学生家长们都否认体罚,另一方面,有人却认为“校园暴力通过体罚消失了”,有的年轻老师也认为体罚是消灭校园暴力的有效方法。但是,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说:“我认为使用体罚不是好办法,但既然做,学生就不能有抵抗。”如果老师判断体罚能压制住校园暴力,或者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时,就经常会使用体罚。
  比如,1980年2月26日的报纸登出了题为“束手无策,体力派教师登场”的报道。“东京都教育工会总结了学校教师们对付校园暴力的活动实践报告,并在学生指导教研会上下发。有的学校对过分的学生,由在空手道、摔跤等方面自信、热心于学生指导的老师对校园暴力进行抑制。效果马上就出来了,在开学典礼的前一天,2名刚毕业的团伙成员就直接打进办公室来了。刚到任的3名老师出手把对方按倒在地。老师们有的是空手道初段、合气道二段、原学生摔跤冠军、少林寺拳法初段等各种威猛人物。从这件事开始,老师们有时能和团伙的头目聊到天亮。不久就从团伙中传出‘要是早遇到这样的老师就好了’的说法。校园恢复了平静。”
  但是,在情况复杂的情况下体罚也会起到反作用。据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统计,1985年东京因老师体罚而使学生受伤的事件达43件,而1980年只有3件。当然,体罚是与《学校教育法》第11条相抵触的违法行为,而且也不是谁都能用的方法,也是相当危险的。如果这种指导半途而废,更增大了学生的反感和憎恨,反过来会向女老师和力气比较小的老师进行报复,结果倒成了火上浇油。
  在校园暴力的漩涡中发生的体罚,其对象大多是没有团伙背景的学生。最多也只是对在团伙中被冷落的学生使用一些小的惩罚。对于团伙最好还是不要使用,如果真要动手的话必将引起大乱。校园暴力沉静化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体罚的结果,而是一时的力量均衡罢了。
  而且,这样对一般学生的体罚,可能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强烈不信任感。“老师对我们弱势的学生使用暴力,但不敢对团伙使用。”这样的不信任感也成为对团伙的心理支持,成了对校园暴力最底层的支撑力量。几乎没有只通过体罚和物理性手段克服校园暴力的实际案例。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二战前日本校园暴力的原发状态
第一节 日本的近代化与传统的冲突
第二节 校园暴力的原发状态
第三节 二战前日本校园暴力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二战后日本校园暴力的散在化(1945年-1954年)
第一节 二战后日本校园暴力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少年不良行为与校园暴力的散在化
第三节 日本校园暴力散在化时期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发展期日本校园暴力的普遍化(1955年-1972年)
第一节 经济高速发展与西方文化冲击
第二节 学生间的暴力事件增多
第三节 针对教师的暴力事件出现
第四节 火烧学校是破坏学校设施的主要形式
第五节 日本校园暴力普遍化时期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成熟期日本校园暴力的总爆发(1973年-1984年)
第一节 校园暴力总爆发的背景
第二节 学生间暴力的升级
第三节 教师受难时代的来临
第四节 学生广泛参与暴力破坏学校设施的活动
第五节 日本校园暴力总爆发时期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泡沫破裂期日本校园暴力的新动向(1985年-2005年)
第一节 世纪之交日本社会的变迁
第二节 学生间暴力从显性向显性隐性相结合转变
第三节 对教师暴力的新动向
第四节 暴力破坏学校设施的弱化
第五节 日本应对校园暴力新动向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三节 日本应对校园暴力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