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党委常委会体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92821
  • 作      者:
    戴辉礼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戴辉礼,1975年7月生,湖南炎陵人,法学(政治学)博士,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湖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政党政治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重量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共5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多篇论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全国党校系统很好科研成果奖、湖南省社科联很好科研论文奖、省委党校很好科研成果奖、教学质量奖等多个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党委常委会体制研究》是关于当代中国核心权力体制的全面性研究。它将党委常委会体制置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宏观背景下,对其一般理论、历史逻辑、权力结构、运作逻辑及国际比较进行分析或梳理,然后再以执政转型为参照,对各级党委常委会体制改革现状进行分析评估,进而提出改革完善的目标与路径。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党委常委会体制不仅是各级党委的政治决策机制,而且是民主集中制下全面性的权力组织模式,是党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枢纽性体制,其形成和长期存在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有必要针对党委常委会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改革完善,使其成为更加完善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载体,从而更有效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共产党党委常委会体制研究》: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委常委会体制的恢复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极端性错误是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力体制下的产物。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①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和一些老一辈革命家在重新恢复工作以后,力主通过制度化建设防止过度集权和个人专断的再度发生。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中,历数了“文化大革命”折射出来的制度缺陷,直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主要弊端在于“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②。其中,权力过分集中是领导体制弊端的主要表现和根本原因。因此,实行集体领导、实行党政分开、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以及避免个人专断,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间内党与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同时,提高党委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有效性,也是党委领导体制改革的要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委常委会体制通过以下举措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
  首先,恢复与重构中央权力组织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与重构中央最高权力运行体制始终围绕防范个人专断、切实实行集体领导的目标来进行制度设计。主要体现在:第一,恢复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与决策地位。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基本上失去了最高决策机构的地位,不再是集体领导机构,实际上沦为研究如何贯彻最高领袖指示的执行性质机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段时间,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功能基本恢复,但由于思想僵化和新个人崇拜的产生,依然存在集体领导与集体决策不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多的党内改革派人物进入政治局,改变了中央政治局的构成结构。虽然华国锋依旧是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但在中央政治局内,主要是由邓小平等改革派元老主导政治决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内部逐渐形成了集体领导与集体决策的局面①,基本恢复到了党的八大时期的状况。第二,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权力运行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但在九大上被取消。书记处的取消明显不利于中央权力的有效运行。基于此,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央书记处的决议》,决定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并将其定位为“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十二大党章正式确认中央书记处为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由总书记主持书记处的工作。中央书记处的恢复设立,不仅意味着一个主要行使执行权、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的建立,而且被认为是实行集体领导、培养高级后备干部以及实现中央领导新老交替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正如叶剑英所说:“中央书记处是培养锻炼党的高级干部的场所。通过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实践,书记处的成员就能够了解全面的情况,熟悉中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锻炼独立处理国家大事、应付事变的能力。将来进入政治局和中央常委的同志,先在书记处工作一段时间,就比较容易驾轻就熟。”②陈云也如是认为:“成立中央书记处,这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措施。这个事情非常紧迫,非常必要。现在从中央到县委,大部分人头发已经白了。所以,有它的紧迫性,有它的必要性。现在我们主动地来选择人才,还有时间,再等下去,将来就没有时间了。党的交班和接班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间,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有过痛苦的教训,这一点,我不说大家也知道。”③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党委常委会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

第一节权力配置与运行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权力配置与运行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二、权力组织体制的类型学及其特征

第二节党委常委会制度的逻辑与特征

一、委员会制的内涵及民主特性

二、党委常委会制度: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栽体

三、对中国共产党党委常委会体制的基本理解

第二章党委常委会体制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党委常委会制度的创立

一、委员会制的选择与确立

二、党委常委会的设立

第二节党委常委会体制的复杂化演进

一、常委会集权

二、党内民主发展中的党委常委会体制

三、一元化集权下的党委常委会体制

第三节执政后党委常委会体制的发展与扭曲

一、党委常委会体制:全面执政条件下的发展

二、党委常委会体制的扭曲

第四节改革开放以来党委常委会体制的恢复与发展

第三章党委常委会体制与执政架构的宏观分析

第一节以党领政模式的理论分析

一、以党领政模式的规范分析

二、以党领政模式的实然分析

第二节党委常委会体制与执政架构的制度运作

一、党委常委会与归口管理制的运作

二、党委常委会与党管干部制的运作

三、党委常委会与党组制的运作

第四章党委常委会体制内部权力结构的微观分析

第一节党委常委会权力产生的制度结构分析

一、党代会制度设计与党委常委会权力的产生

二、制度设计与“三会”之间结构性权力状态

第二节党委常委会内部权力结构关系分析

一、规范层面的常委会内部权力结构

二、常委会内部权力结构关系的实然分析

三、常委会内部最需妥善处理的根本权力关系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领导体制比较

第一节苏联共产党领导体制:变迁与比较

一、苏共领导体制的结构变迁

二、苏共领导体制与中共党委常委会体制的比较

三、中苏两党领导体制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越南共产党领导体制:形成、特征及成因

一、越南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形成

二、越南共产党领导体制的特征及成因

第三节朝鲜、古巴执政党领导体制的特征

一、朝鲜劳动党领导体制的特征

二、古巴共产党领导体制的特征

第六章执政转型视野下党委常委会体制改革分析

第一节党委常委会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意义

一、党委常委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党委常委会体制改革之于执政转型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第二节党委常委会体制改革的现状及评估

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改革与完善

二、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体制的改革

三、党委常委会体制改革现状的总体评估

第七章党委常委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国内学界关于党委常委会体制改革路径的三种思路

第二节党委常委会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路径

第三节完善党委常委会权力产生与运行机制

一、完善党委常委会的选举

二、完善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三、强化对常委会的监督和问责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