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国际法导论
1重要考点:(1)国际法的渊源;(2)国际法基本原则;(3)条约在我国的适用。
2复习策略:(1)可以将本讲和条约法一讲的知识点结合掌握;
(2)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实践要注意我国相关法规的变化。
一、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则作为有效的法律规则存在和表现的方式
1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依国际法所缔结的协议。国际条约原则上只对缔约方具有法律拘束力。是现代国际法主要的渊源。
2国际习惯(1)国际习惯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各国前后一致地不断重复所形成并被广泛接受为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或制度。国际习惯是不成文的,它是国际法最古老、最原始的渊源。
续表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则作为有效的法律规则存在和表现的方式
2国际习惯(2)国际习惯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物质要素或客观要素,即存在各国反复一致地从事某种行为的实践;二是心理要素或主观要素,它要求上述的重复一致的行为模式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即存在所谓法律确信。例如,“先占”是取得无主地领土主权的合法方式就属于国际习惯。
3一般法律原则
一般法律原则是指各国法律体系中所共有的一些原则,如善意、禁止反言等。它在国际司法实践中处于补充和辅助地位,很少被单独适用。
【特别提醒】
1国际条约VS国际习惯
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都是国际法的重要渊源,但二者的效力存在差异:国际条约原则上只约束缔约方,而国际习惯对国际法主体都具有法律拘束力。
2司法判例、权威国际法学家的学说和国际组织的决议不是国际法的渊源,它们是确定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
【典型真题】
国际人道法中的区分对象原则(区分军事与非军事目标,区分战斗员与平民)是一项已经确立的国际习惯法原则,也体现在《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中。甲乙丙三国中,甲国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丙国曾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后退出该议定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原理和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7/卷一/77)答案:AC。国际习惯一旦形成,对所有的国际法主体具有普遍约束力,A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议定书在性质上属于国际条约,丙国在退出议定书后,议定书对其没有约束力,B表述正确。
A该原则对甲国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对乙国没有法律拘束力
B丙国退出该议定书后,该议定书对丙国不再具有法律拘束力
C丙国退出该议定书后,该原则对丙国不再具有法律拘束力
D该原则对于甲乙丙三国都具有法律拘束力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特征
1各国公认,即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2具有普遍意义,即其适用范围是国际法律关系的所有领域;
3构成国际法基础;
4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1)主权作为国家的固有权利,表现为: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自保权;
(2)各国在国际法面前处于平等地位。
2不干涉内政原则
(1)“内政”的含义:是国家在其管辖的领土上行使最高权力的表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对别国进行干涉,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政与外交事务。
(2)“内政”的判断标准:
①是否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②行为是否违背国际法。
续表
3不得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原则
(1)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两层含义:
①禁止侵略行为;②禁止从事武力威胁和进行侵略战争的宣传。
(2)合法使用武力的两个例外:
①国家对侵略行为进行的自卫行动;②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武力使用(安理会授权动武)。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国家间在发生争端时,各国都必须采取和平方式予以解决。
5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统治和奴役下的被压迫民族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注意】民族自决原则中独立权,只严格适用于殖民地民族的独立。
对于一国民族分离活动,民族自决原则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国际法依据。
6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表现为要求国家尊重和遵守国际法的规则,即所谓“约定必守”。
【典型真题】关于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卷一/75)答案:ACD。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性质,A正确;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并不是禁止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规则的武力使用,包括国家对侵略行为进行的自卫行动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武力使用,B错误;民族自决原则中独立权的范围,只严格适用于殖民统治下民族的独立,C正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是指国家间在发生争端时,各国应采取和平方式解决,D正确。
A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性质
B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是指禁止除国家对侵略行为进行的自卫行动以外的一切武力的使用
C对于一国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活动,民族自决原则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国际法根据
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是指国家间在发生争端时,各国都必须采取和平方式予以解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