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真性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科西克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4325
  • 作      者:
    程广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程广丽(1977- ),女,河南唐河人。河海大学法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理论探讨》、《福建论坛》、《贵州社会科学》、《北方论丛》、《新视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马克思主义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理论渊源、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本真性的日常生活设计、与马克思思想的对比、当代价值等五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立场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精神审视卡莱尔·科西克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把马克思以“实践”为思想指归和理论支点的生活世界理论与科西克以“本真意识”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生活世界理论进行比较,反思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贡献,正视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偏离与走远,以期获得对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论的真实认识和完整把握。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一  研究背景  (2)

二  研究对象  (4)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10)

一  研究现状 (10)

二  研究意义 (14)

三  创新之处 (15)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6)

一  研究思路 (16)

二  研究框架 (16)

三  研究方法 (17)

四  研究内容 (18)

第二章  科西克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思想资源与现实背景  (20)

第一节  科西克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思想资源  (21)

一  黑格尔 “具体” 分析的研究方法  (21)

二  马克思关注生活世界的现实分析与批判向度  (24)

三  青年卢卡奇批判物化的历史总体—主体辩证法  (27)

四  海德格尔的 “此在” 关系本体论  (32)

五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 “宏大叙事” 语境的拒绝  (36)

第二节  科西克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现实背景  (40)

一  捷克斯洛伐克的 “布拉格之春” 与思想解放运动  (41)

二  现代社会工业化时代人的异化境遇  (43)

第三章 “伪具体世界” : 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  (49)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形而上学  (52)

一  伪具体世界: 科西克哲学本体论的前提预设  (54)

二  日常生活: “伪具体世界” 的本质反映 (59)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含义与本质特征  (65)

一  日常生活的含义  (65)

二  日常生活的本质特征  (69)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构成要素与一般图式  (72)

一  日常生活的构成要素  (73)

二  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  (78)

第四章 “具体总体” 的辩证法: 构造与生产 (90)

第一节 “具体总体”与日常生活的人本化  (92)

一 “具体总体” 与 “虚假总体” 的内涵  (94)

二 “具体总体” 与日常生活的人本化  (102)

第二节  走向本真性的日常生活  (107)

一 “具体实在” 的表征: 自由的确证与发展的可能  (107)

二“ 具体实在” 的构造: 日常生活异化现实的摧毁与超越(125)

第五章 生活世界的理论辨识: 科西克与马克思——诗性之思与现实变革 (142)

第一节  生活世界理论走向的共同背景  (142)

一  形而上学理性主义至上弊端的指责  (143)

二  生活世界理论的现实呼唤  (150)

第二节  科西克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贡献 (157)

一  凸显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新视野  (158)

二  建构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有益启示 (170)

第三节  科西克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背离 (182)

一  历史本体结构的人本主义化  (183)

二  辩证法的主观性向度  (190)

三  方法论的生存论特性  (202)

第四节  科西克理论失误的原因诊断  (209)

一  历史哲学眼光的缺乏  (209)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的空场  (218)

第六章 结语: 一种新人本主义现象学生活愿景的新描绘及未来走向  (231)

主要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55)_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