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195088
  • 作      者:
    吴雄志著
  • 出 版 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的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医临床理论学习尤其是伤寒杂病论学习和交流的深入,具有非常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书值得每一个中医界同道研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吴雄志,男,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部副部。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中药抗肿瘤复发与转移、中药逆转肿瘤耐药与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有一定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著有《中医脾胃病学》和《肿瘤中医治疗及医案精选》。

展开
内容介绍

  以六经气化为基础,融通历代各家代表性学说,形成了以“五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为代表的中医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以简驭繁的实战性极高的辨证论治模式。同时,本研究特别强调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起同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希望借此研究成果的更多临床实践和运用,最终实现中医学理论方面的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甚至中西一统。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伤寒概论/1

一、如何学习中医 1

二、中医的历史与演变 2

三、《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3

四、证的本质 4

五、六经辨证法 5

六、六经辨证的特点 6

七、《伤寒杂病论》研究的代表学说 9

八、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特点 22

第二章 认识生命/31

一、生命本源 31

二、六经化生 36

三、答疑篇 42

第三章 标本法/44

◎上篇 标本源流 44

一、为何研究标本中气 44

二、五运六气 45

三、标本源流 48

四、标本中气的时空模型 49

五、标本配属 53

六、标本位纪 55

◎下篇 标本论治 56

七、形气一体 56

八、标本从化 57

九、六经气化 60

十、生化气交 68

十一、六经气位 70

十二、小结 71

第四章 聚类法/72

一、辨阴阳总纲 72

二、辨病发何经  73

三、辨证用方药 79

四、三阳传变,三阴递进 81

五、六经为病欲解时 81

第五章 平脉法/83

◎上篇 平脉法总论 83

一、遍诊法 85

二、阴阳脉法 87

三、五行脉法  91

四、气运脉法  92

五、十二脉法 94

六、伏气脉法 95

七、血证脉诀 96

八、肿瘤脉法 97

九、真脏脉诀 97

◎下篇 平脉用药法  98

一、脉学原理 98

二、左手脉法 103

三、右手脉法 108

四、小结 109

五、答疑篇 111

第六章 奇经八脉/114

一、阴维与阳维 115

二、阴跷与阳跷 116

三、冲脉 118

四、任脉 119

五、督脉 120

六、带脉 121

七、八脉用药法 122

八、小结 125

九、答疑篇 125

第七章 抓独法/127

一、抓独法的特点 127

二、抓独的方法  131

第八章 截断法/142

一、六经传变 142

二、截断法 147

三、小结 163

四、答疑篇 164

第九章 医学一统/167

一、寒温一统 168

二、寒凉派 170

三、攻下派 171

四、滋阴流派与温补流派 172

五、扶阳派 174

六、补土派 175

七、中医一统 176

八、医门发挥 177

九、补论:医学一统 182

第十章 五法归一/186

一、病证症有机结合 186

二、形气神一体同调 189

三、直取其病、随证加减、先证后诊 190

四、五法六经 196

五、小结 199

第十一章 解热法/204

一、三阳解热法 204

二、三阳热型 205

三、三阴解热法 207

四、小结 209

第十二章 太阳病篇/210

一、麻黄汤 210

二、桂枝汤 212

三、小青龙汤 214

四、太少两感证 21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