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0-1岁孩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957265
  • 作      者:
    朱永新,孙云晓,李燕主编
  • 出 版 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婴儿出生前,新手父母怀有许多幻想和期待。但是,婴儿出生时的各种慌乱不安、现实与期待冲突的失落感、婴儿诞生之后强烈的情绪以及必须立刻被满足的要求,会让初为父母者感到惊愕和措手不及。

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你会发现孩子经历着惊人的成长过程:从刚刚出生看到的是“黑白模糊”的世界,到能够看清这个世界的颜色;从吃了睡、睡了吃,到抬头、翻身、坐稳、爬行、站立;从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到会发声喊“爸爸”“妈妈”……你会慢慢觉得他很“磨人”,他的需求开始变得多起来,他开始不那么好说话,他开始拥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在慢慢长大,父母也必须不断适应孩子的变化,在不断认识孩子、认识自己、重塑家庭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精彩观点:

l  父母给孩子Z好的礼物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和谐的家庭关系。

l  不要吝啬你对另一半的拥抱和亲吻,哪怕孩子在身边时,你也可以表达出你们彼此的爱意,但别忘了也亲亲你们的宝贝。

l  不以孩子的表现来界定自己的价值,并且不让孩子成为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

l  对一个睡眠和进食模式还没有形成规律的活跃宝宝来说,拥抱、回应他的哭声、当他难受的时候安抚他,都只会对他有益。

l  除了母乳喂养,没有什么事情是男人不能做的!

l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坚强,脆弱的往往是父母。作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身体之前,需要修炼好自己的心。




展开
作者简介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李燕,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婴儿在出生后的一年里,经历着飞速的发展。父母特别是新手父母,在面对宝宝的成长变化时,难免会产生各种焦虑和疑问。本书通过理论与案例、观念与技巧相结合的方式,为父母介绍了0—1岁宝宝身体、认知、情绪、亲子关系等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探讨了新生儿养育、母乳喂养、早期阅读、父母角色等重要的教养内容,并针对Z常见的教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让父母树立科学的育儿观,除了用爱陪伴孩子,还能够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展开
精彩书摘

  《新父母教材: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0-1岁孩子》:

  就像孩子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一样,心理也需要不同的营养。在人生最初的这一年里,你需要带他一起在这个新世界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礼物一:无条件的接纳
  刚出生的孩子软软的,弱弱的。饥饿、不适、困倦常常让他无所适从,他唯一能做的只有通过哭泣来寻找安慰和照顾。你需要做的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满足他的需求。你不知道他将来会不会很乖巧,会不会孝顺。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好看,会不会聪明。你这样做,只是因为他此时此刻需要你。
  接纳孩子之前,父母需要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你常常会在这样的时候看到不完美的自己:产后无法用母乳喂饱孩子时;离开一分钟,孩子便摔落在地,大声哭泣时;给孩子吃了致敏的食物,孩子全身起红斑点时;无法兼顾工作和孩子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对另一半大发脾气时……你渴望去做一个完美的父亲或母亲,给孩子完美的教育,但是现实一次次冲击你,并用鲜活的实例提醒你:没有完美的父母。
  高压力、高焦虑的时代,多数父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并为无法胜任父母的角色而深感自责与愧疚。新手父母会不断地责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做得更好?我哪里做得太多?我哪里做得不够好?英国心理分析大师温尼考特根据临床经验发现,不完美的父母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结合0—1岁孩子的父母的实际,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就是足够好的父母。
  对自己坦承
  清楚给予孩子的行为规范,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求。比如,让孩子保持安静,是因为你在为工作上的事情烦躁,还是孩子需要以安静的状态进入睡眠?给孩子穿尿不湿,是因为你担心孩子尿湿床单,弄脏裤子,洗起来麻烦,还是孩子没有大小便的意识和穿纸尿裤的不适感?让孩子上早教班是因为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在上并且吹捧自己的孩子上完后有多棒,你心有不甘,还是早教班可以给你的孩子提供大的攀爬环境和社交环境?要理清是来自谁的需要,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的内在感受。
  及时察觉并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养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烦闷、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在产后,身体、心理的变化,会让新手父母措手不及,难以应付新生命到来的各种问题。作为新手父母,你需要了解情绪的必然性,知道每个人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你需要做的是,尝试培养自己识别、觉察负面情绪的能力。当负面情绪来临时,注意自己会做些什么,自己的负面情绪是从身体的哪个部位传来的,身体会出现什么变化。比如,我们发现肩膀硬了,通过这个身体感觉,察觉到自己开始生气了。我们只有清楚地了解它,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消除它。我们对孩子生气,也许是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心,也许是因为另一半的懒散让你不舒服,也有可能是对孩子未来生活的焦虑,等等。当察觉到自己疲倦、烦躁的情绪已经袭来时,请及时找人接手照顾孩子,或暂时离开养育情境,冷静下来,慢慢处理情绪中的核心问题,以免对孩子大动肝火或伤害身边的亲人。
  充分表达爱意
  近年来,许多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常被人握着、拥抱和亲吻的婴儿,比那些被人甩在一边且无人触碰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爱他你就亲亲他,抱抱他。请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和亲吻。
  独立自主
  不以孩子的表现来界定自己的价值,并且不让孩子成为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当你的孩子学会翻身时,你看到的是他翻身时所表现出来的努力,还是他又多了一个可以向外人炫耀的资本?前者,你看到的是孩子的本身;而后者,你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把孩子当作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要知道,孩子如你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
  承认人的不完美,宽恕自己及孩子所犯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和从没当过父母的人,我们本就是在不断的试误中获得成长。
  礼物二:你很重要
  在现代的家庭模式中,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难。一个家庭,加上夫妻双方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身体不舒服了、饿了、累了、生病了,都会有人及时照顾他。但是,如果是双职工父母,再加上双方的老人没有退休,孩子出生后,夫妻就需要兼顾孩子、工作和生活。孩子生病了,又恰逢单位接到大项目安排你全权负责,如何抉择?因为要照顾孩子,很多家务做不了,怎么办?
  当面临抉择时,你需要重新思考孩子与工作、生活的排序,或者说是生命与工作、生活的排序,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凡是与孩子的幸福快乐及发展相关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应先做。那些现在不做,将来就没有机会做的,也要排在前面。比如,宝宝的周岁生日和重要会议撞期,该出席哪一场?孩子一岁生日只有一天,错过了不会重来,而会议没有参加,之后可以有许多补救方法。
  因为要照顾孩子,时间分配不过来,原来能够处理得游刃有余的生活事务,也必须取舍。你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事务进行排序,分清楚哪些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暂时不做或者少做,然后再根据时间和精力选做比较重要的事务。比如,原本每天都会擦地板、做晚饭,但有了孩子后要陪孩子,而晚饭是家人的必需,那么,做晚饭就成了众多家务中的优先选择,擦地板就可以一周一次。
  当你在做这些决定的时候,你可以再次思考:孩子是不是很重要?孩子是不是被优先考虑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家有0-1岁宝宝
1.认识0-1岁的孩子
2.给0-1岁孩子的人生礼物
3.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二章 从软绵绵到大跨步
1.有迹可循的动作发展
2.开心又痛苦的出牙期
3.适合0-1岁宝宝的动作发展游戏

第三章 开始认识世界
1.通过感官认识世界
2.分阶段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3.适合0-1岁宝宝的认知互动游戏

第四章 不可忽视的情绪养育
1.养育爱笑宝宝
2.家有“好哭”宝宝
3.宝宝会认生

第五章 培养亲密关系从0-1岁做起
1.不同气质类型宝宝的养育
2.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
3.不做孩子的“隐形爸爸”

第六章 面对新生儿的挑战
1.身体是育儿的本钱
2.心理调适不可少
3.孩子的挑战:家有新生儿

第七章 母乳喂养——给孩子37℃的爱
1.理性喂养,母乳优先
2.乳腺炎没那么可怕
3.有问题,我不怕

第八章 好父母不是天生的
1.重返职场,你准备好了吗?
2.我们一起读
3.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

第九章 父母的角色是多元的
1.变成孩子的家庭医生
2.变成孩子的美食营养师
3.变成孩子的玩伴

第十章 你问我答
1.如何给宝宝做抚触?
2.给宝宝的玩具、奶瓶、衣服过度消毒好吗?
3.给不给宝宝安抚奶嘴?
4.为什么我的宝宝总是吐奶?
5.穿尿不湿会影响腿型吗?
6.宝宝睡觉一向很乖,为何最近总是半夜哭闹?
7.如何应对宝宝的睡眠倒退期?
8.宝宝越早走路越好吗?
9.为什么我的宝宝不爱爬?
10.宝宝不会爬直接走了怎么办?
11.我的宝宝只会倒着爬,要紧吗?
12.宝宝学走路可以用学步车或学步带吗?
13.宝宝这段时间总黏我(妈妈)怎么办?
14.宝宝怎么总是手脚发凉?衣服穿得不够吗?
15.育儿过程中如何应对质疑和批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