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如何消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52251
  • 作      者:
    (德)米尔科·邦内(Mirko Bonne)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米尔科·邦内被《法兰克福汇报》称为“最具法国风情”的德语当代作家。他将对生命、爱、忠诚等等的思考隐藏在流畅的故事情节中,让文学想象的冲突在与历史现实的对撞中达到高潮。
展开
作者简介
  米尔科·邦内,1965年生于德国特格尔恩湖,现居汉堡。他不仅创作了诸多诗歌、戏剧、长篇小说,也是一名翻译家,翻译过济慈、卡明斯、叶芝等人的诗作。曾获得柏林艺术奖、德国文学基金会奖学金、玛丽路易泽卡什尼茨奖等众多文学奖项,并多次获得德国文学奖提名。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如何消逝》讲述了一位遭受了丧妻之痛和心脏疾病双重打击的老人,突然接到儿时朋友的来信。四十多年前的残酷回忆被无情地层层揭开:深爱的女友和最亲密的朋友联手背叛;梦想着驶向广阔的世界,却迎头撞上了阿尔贝加缪的死亡……再次面临生命中的荒诞,雷蒙要如何重拾对爱的信念和对人性的信任?又要如何与曾经的好友,更与如今的自己和解?
展开
精彩书评
  ★邦内的作品以罕见的沉思与近乎存在主义式的严肃阐释了人生中诸如忠诚与背叛、成就与失败等难题。邦内高超的文学才能首先体现于其独特的轻灵与生动,他严肃的思考因此而转换成动人的文字。
  ——玛丽路易泽卡什尼茨奖授奖词
  
  ★邦内在《我们如何消逝》中平静而淡然地讲述了生与死的艺术,讲述了对悲痛和内疚的处置,使得严肃的主题免于悲怆,充满了法国式的轻灵与机敏。
  ——《法兰克福汇报》
  
  ★邦内成功地塑造了历史现实与文学想象的冲撞,堪称今年来德语文学最为震撼人心的场面之一。
  ——《南德意志报》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如何消逝》:
  一辆墨绿色的车从小树林中蹿出,往巴黎方向疾驰而去,它几乎要飞起来了。那是 1 月初的一个阴沉沉的午后,天上没完没了地下着毛毛细雨。光线十分模糊,远处公路边的空地和庄稼地里的零星乌鸦和喜鹊此起彼落地飞舞着。没有雪,没有阳光。汽车头灯的两对黄澄澄的光柱点亮了树林中的下层林丛,一下子将弥漫在树丛中的昏暗光线一扫而尽。那辆陌生的轿车飞速驰来,一头冲进冬日的寂静中,桦树的灰暗色彩就像是以同样的速度被撞爆了。
  这是对所有人,对每个人来说都以十分温柔、十分无所谓的态度来面对的一天,就与这天之前和这天之后的日子完全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一,如果它不是这一年的第一个星期一的话,它就更平常无奇了。1960年1月4日,一辆绿色的汽车驶过树林。车道十分湿滑。路面的沥青倒映着天空。路边的水沟里浮动着云块的倒影,几天以来这些云块不断地从英伦半岛涌来,将雨水洒向这片在塞纳河、马恩河和约讷河之间的土地上,是些来自萨默赛特和康沃尔的快速、低矮地飘过的云块。
  从那里由远及近地轰鸣而来的,想必是重达几吨、架在四轮上的大炮,是一支掠过天空的火箭,它里面显然坐着要赶时间的人。这么想的人,他身着雨衣,脸都被淋湿了,眼镜上满是雾气,正站在路边,站在沿着国道修建的沟壑与两棵古老的悬铃木之间一块狭小的、脏兮兮的绿地上。保罗卡塞尔,维勒布勒万当地的一个农民,他从自行车的车座上跳下来,跨在车架的横梁上,把自行车停了下来。这么巨大的声响打破中午的寂静,这种情况不常出现,就像是一架飞机一头栽下来闹出的巨响。保罗卡塞尔曾在阿登地区打过仗。他在萨克森的战俘营里面待过。他在桦树林里面听到的巨响,就像德国的俯冲式轰炸机闹出的动静那样让他四肢颤抖,他一下子从自行车的座位上滑到横梁上。自行车停住时,他回过头去,往日的恐惧又擒住了他,他很好奇,到底是什么鬼机器能够闯入他身后的谢弗罗的林地中。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