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全部
畅想之星
馆藏精品
京东
超星
出版时间 :
搜索
判词例话
¥
0.00
定价
¥ 6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ISBN:
9787519757212
作 者:
李广宇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立法史料编译(上册)(汉英对照版)
法律出版社
2024
拉丁语法律格言手册
法律出版社
2024
法哲学(重排本)马默教授解答法律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
中国智能投顾的行业发展与监管重塑北大法学文库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
民法的根基探求民法基础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
法律哲学概论(本书不仅能使不学法学的人知道怎样去思考法学问题;也能鼓励学法学的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3
生态环境法治的本土资源
法律出版社
2023
齐长城人文与自然(山东警察学院文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3
公法研究第22卷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3
法学教育研究2023第四十卷
法律出版社
202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精心打造,内容价值和装帧设计让人无法释手。
◎含两篇首次面世、在别处找不到的“彩蛋”。
《判词例话》本是热销图书《裁判是怎样写成的》之一部分,为什么还要单独成册,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这部分文字*初见于报端时,追读者甚众,不断有人询问是否独立成编;
二是,《裁判是怎样写成的》固然有所裨益于全体法律人,但毕竟是由行政审判切入,而这一部分则更少部门法的藩篱,潜在的读者想必更为广泛。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广宇,男,汉族,1963年出生,河北宁晋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高人民法院行政庭、第四巡回法庭任职。
一级高级法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著有《新行政诉讼法逐条注释》《诉讼类型化与诉的利益》《司法的温度与界限》《理性诉权观与实质法治主义》《猎书家的假日》《纽约寻书》《香港寻书》《行囊有书》我在德国淘旧书》等多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用轻松的言语将裁判文书写作的要领与方法进行撰写。不仅是裁判文书写作范例,而且颇具文学欣赏价值。不仅可以作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的执业参考、法科学生的教学辅助读物,也可作为面向普通读者的法律文化读物。
内容包括以下篇章:先具结构于胸中、万事开头难、一篇全在尾句、好像在听一个邻街故事、引律入题,准法析理、问世间情为何物?、对话是为了说服、写长容易写短难、法贵简当,使人易晓、临文时切须检点、没时间写判决书?、如何学习行政法、法律与文学、从学徒开始。
展开
精彩书评
《判词例话》道出判决书中文学的力量。作者以平实而真挚的语言,将亲身经验与古今中外先贤的范例和体会熔为一炉,娓娓道来。《判词例话》不仅是法官的必读书,也是法学及文学爱好者的福音。
——贺欣 香港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很有特色,作者在讨论判词写作中不但自然流淌数十年法官职业生涯的智慧,还能顺畅引入中外著名学者和法官的叙述,尤其是中国古代判词及相关论说,在古今交互中阐明事理、释明法理、讲明情理。这种写作是与古人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可以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的优秀基因。
——陈柏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广宇法官这部清新隽永的判词例话,勾连古今,会通中外,讨论了如何把握判词丘壑,做到开卷夺目、后语绵长;如何提炼事实,阐发事理、法理和情理;如何为判词引入“警策之句”和点睛之笔,让判词做到文字简约、文笔洗练、推理缜密,从而揭示出对话式裁判文书的可能图景。
广宇法官这部著作处处流淌着文心法意,展示出他以法律为平生志业,尽力之所及,与文字鏖战的不懈努力,他为笔下的裁判文书赋予了情怀与境界。相信无论法科学生、法学研究者还是法律实务工作者,通过对此书的阅读,都可感悟如何“像法律人一样思考”,如何以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分析法律问题,进而迈向更为明澈的法律写作。
——宋华琳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法律是死的,适用法律的精神是活的,适用法律精神的文字更可以是鲜活的。李广宇先生潜心研究判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做过法官,有着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他学过中文,有着诗人的情怀和浪漫;他曾负笈海外,有着广阔的国际视野;他还当过记者,有着洞烛世情的职业敏感。由此而产生的《判词例话》,以古今中外经典判词为例,既话开头结尾、结构布局、语言表达,更话判词背后的推理、调适、权衡,以及天理、国法、人情。《判词例话》,不仅是一位资深法官判词写作的经验谈,也是一部采珍撷异、鉴往知今的观止录。既可供广大法律工作者参阅,也值得一般读者作为法律文化美文品评。言浅意深,言淡味长,叶茂根深,所来有自。
——赵翔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社长、总编辑
什么样的裁判文书,既让内行人深谙其道,又让外行人不至管中窥豹?李广宇法官的这本《判词例话》为我们拨云见日。
长久以来,法官们为案牍所劳形,形式上流于八股,内容上耽于套路,语言上深文奥义,接地气、风格化似乎与“严谨古板”之高冷人设格格不入。殊不知,古有樊增祥曰“言语、文字、政事”为一体,今有王泽鉴谓“法学的训练在于写作”。西方丹宁勋爵用莎翁戏剧厚涂裁判文书之底色,当下李广宇法官虽为法学大家却擅以文学加持,所著《判词例话》以行政法裁判文书为蓝本,却也为民法写作领异标新,让人读后醍醐灌顶:法官真乃会说话的法律!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汝果欲学律,先由文学起。无论你是行政、民事、还是刑事法官,无论你是否曾苦于文山书海,只要葆有对法律的情怀与初心,终将案牍中有丝竹,八股中有鸿儒,笔墨间生华彩,方寸中显乾坤!
——赵霏 上海市黄浦区法院法官,第二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
李广宇法官的新著《裁判是怎样写成的》是一部非常有料的作品,我曾在《华西都市报》推出两个整版的评论,以表达阅读之后的欣喜。我曾说,当中的《判词例话》部分*为精彩,几乎适合于任何读者。如果你是一名法官,这里有提升裁判文书水准的秘方真经;如果你是一名法学院学生,它会让你顿感自己的专业原来那样有趣;如果你是一名当事人或者潜在的当事人,它会让你觉着司法不再神秘而是可以接近;即使你对法律没有任何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对于事业的挚爱,对于他人的将心比心,还有日常说话写作如何做到切须检点、辞达则止。《判词例话》单行本,值得期待,值得拥有。
——张杰 封面新闻特级首席记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展开
目录
目 录
先具结构于胸中∕1
万事开头难∕15
一篇全在尾句∕29
好像在听一个邻街故事∕39
引律入题,准法析理∕57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73
问世间情为何物?∕91
对话是为了说服∕111
写长容易写短难∕129
长短与薄厚∕139
法贵简当,使人易晓∕147
临文时切须检点∕161
没时间写判决书?∕169
如何学习行政法∕177
法律与文学∕191
从学徒开始∕19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省本级
嘉兴市
湖州市
金华市
丽水市
台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温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绍兴市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登录
没有读者证?
在线办证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
——贺欣 香港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很有特色,作者在讨论判词写作中不但自然流淌数十年法官职业生涯的智慧,还能顺畅引入中外著名学者和法官的叙述,尤其是中国古代判词及相关论说,在古今交互中阐明事理、释明法理、讲明情理。这种写作是与古人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可以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的优秀基因。
——陈柏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广宇法官这部清新隽永的判词例话,勾连古今,会通中外,讨论了如何把握判词丘壑,做到开卷夺目、后语绵长;如何提炼事实,阐发事理、法理和情理;如何为判词引入“警策之句”和点睛之笔,让判词做到文字简约、文笔洗练、推理缜密,从而揭示出对话式裁判文书的可能图景。
广宇法官这部著作处处流淌着文心法意,展示出他以法律为平生志业,尽力之所及,与文字鏖战的不懈努力,他为笔下的裁判文书赋予了情怀与境界。相信无论法科学生、法学研究者还是法律实务工作者,通过对此书的阅读,都可感悟如何“像法律人一样思考”,如何以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分析法律问题,进而迈向更为明澈的法律写作。
——宋华琳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法律是死的,适用法律的精神是活的,适用法律精神的文字更可以是鲜活的。李广宇先生潜心研究判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做过法官,有着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他学过中文,有着诗人的情怀和浪漫;他曾负笈海外,有着广阔的国际视野;他还当过记者,有着洞烛世情的职业敏感。由此而产生的《判词例话》,以古今中外经典判词为例,既话开头结尾、结构布局、语言表达,更话判词背后的推理、调适、权衡,以及天理、国法、人情。《判词例话》,不仅是一位资深法官判词写作的经验谈,也是一部采珍撷异、鉴往知今的观止录。既可供广大法律工作者参阅,也值得一般读者作为法律文化美文品评。言浅意深,言淡味长,叶茂根深,所来有自。
——赵翔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社长、总编辑
什么样的裁判文书,既让内行人深谙其道,又让外行人不至管中窥豹?李广宇法官的这本《判词例话》为我们拨云见日。
长久以来,法官们为案牍所劳形,形式上流于八股,内容上耽于套路,语言上深文奥义,接地气、风格化似乎与“严谨古板”之高冷人设格格不入。殊不知,古有樊增祥曰“言语、文字、政事”为一体,今有王泽鉴谓“法学的训练在于写作”。西方丹宁勋爵用莎翁戏剧厚涂裁判文书之底色,当下李广宇法官虽为法学大家却擅以文学加持,所著《判词例话》以行政法裁判文书为蓝本,却也为民法写作领异标新,让人读后醍醐灌顶:法官真乃会说话的法律!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汝果欲学律,先由文学起。无论你是行政、民事、还是刑事法官,无论你是否曾苦于文山书海,只要葆有对法律的情怀与初心,终将案牍中有丝竹,八股中有鸿儒,笔墨间生华彩,方寸中显乾坤!
——赵霏 上海市黄浦区法院法官,第二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
李广宇法官的新著《裁判是怎样写成的》是一部非常有料的作品,我曾在《华西都市报》推出两个整版的评论,以表达阅读之后的欣喜。我曾说,当中的《判词例话》部分*为精彩,几乎适合于任何读者。如果你是一名法官,这里有提升裁判文书水准的秘方真经;如果你是一名法学院学生,它会让你顿感自己的专业原来那样有趣;如果你是一名当事人或者潜在的当事人,它会让你觉着司法不再神秘而是可以接近;即使你对法律没有任何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对于事业的挚爱,对于他人的将心比心,还有日常说话写作如何做到切须检点、辞达则止。《判词例话》单行本,值得期待,值得拥有。
——张杰 封面新闻特级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