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润商文化“主笔团”亲授内部写作秘籍。
这是一套综合、有效、清晰、容易理解、方便学习实践的写作心得。合作过华润、招商局、阿里巴巴、美的、戴尔等世界五百强企业,润商文化“主笔团”亲授内部写作秘籍,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完成一篇成熟的故事作品!
2.适合所有写作初学者,入行必看的“避坑指南”。
18堂写作私享课,从如何搭建故事结构、明确人物动机、勾勒文字质感到提炼故事内核,层层递进,详细剖析一本书写作的全流程,让你少走弯路,不走弯路,用*短的时间实现从0到1的提升。
3.适用于各种写作场景,一网打尽。
新媒体公号写作、商业广告写作、简历、论文、演讲稿写作、特稿写作、、、、、、
4.你离成为百万年薪作家只差一本书的距离!
润商文化是一家专门为中国企业立传塑魂,是企业定制出版和传播的头部机构之一,已创作有100多部有影响力的图书作品,在故事写作领域有着丰富且成功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只要你能将本书内容融会贯通,你也有机会成为百万年薪作家!
本书是润商文化作家团队的写作私享课,由润商创始人陈润主编,旗下专业作家团队共同编写。他们将个人多年写作经验和技巧倾囊相授,提炼出一套综合、有效、清晰、容易理解、方便学习实践的写作心得,既融合了中外经典作家的写作思路,也有职业化写作的实战经验。从认知入手,帮助写作初学者厘清写作*核心的问题,层层深入剖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一步步教授如何搭建故事结构、明确人物动机、勾勒文字质感、提炼故事内核,从零开始完成一篇成熟的故事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套清晰有效的方法论。
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的写作入门参考书。
第一章 接近时代主角
1. 为谁而写?
“人类保存其自身实录的愿望仅次于其保存自身的本能,由这一愿望而产生了传记文学的姻亲艺术。”美国传记文学史家爱德华·H.奥尼尔曾这样概括传记文学的源起和重要性。[1]
虽然这种保存自身经历的诉求深植人心,可长久以来,只有少数人被写进传记作品而延续生命,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永恒。
西方传记作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 世纪的古希腊时代,东方传记作品*早可以追溯到《史记》。古代传记作品大多属于史学范畴,记录的都是当代帝王或名人的生平轶事。直到近代,传记才自立门户,成为一种特殊文体,既有历史学的严谨和翔实,也富有文学的想象和创意。
那么,传记到底是什么?
从词义上看有三层意思:一是指个人的经历;二是指反映或描绘个人经历的作品或文献等;三是指对某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记述,含变迁史之意。
本书主要涉及的是第二层含义,并希望详细地讲述清楚一本传记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写作方法。
传记作家郭久麟这样定义传记作品:传记是从人类纪念前辈、怀念英雄中产生的一种文体;传记文学不同于一般的史传作品,它是用文学的立意、构思,文学的笔法、技法、手法,文学的语言和氛围来表现真实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的生平。[2]
润商文化一直以来为企业家群体服务,创作企业家传记和企业史类的作品。我们对这类作品的定义为:以非虚构的方式、管理学的思维描写企业家成长历程的文学作品。
传记与小说、诗歌、戏剧等的区别在于——事实性。作家不能在传记中凭空捏造或虚构地名、人物、情节等。马克·萧芮既是小说家,也是传记作家,他对两者的区别深有体会:小说家是自由的,传记作家必须戴着锁链写作,“传记必须与事实严丝合缝”。
传记与纪实类的新闻报道、人物特写等又有所不同,传记更完整地讲述了人物的生平,信息密度更大,展现的人物面貌和社会活动更细致深刻。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记如果只是对材料进行精确排列,已远不能满足读者快速获取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传记需要借鉴小说的想象、诗歌的审美、戏剧化的冲突,不能让人一叶障目,而是如同看到一幅完整的值得收藏的画作。
在了解一本传记如何诞生前,我们先梳理下传记到底为谁而作。
首先,创作传记是为了记录“时代的主角”。
如今,“时代的主角”并不局限于国家领导人、世界 500 强创始人、顶尖的科研学者等,普通人也是“时代的主角”。他们能聚沙成塔、聚水成川,是推动整个社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中坚力量。
其实天地万物,大至巨象,小至微尘,皆有可写之处。任何人的一生都不缺好故事,个体与他人、与时代、与历史的碰撞中,总会有一些值得记录的火花。目前市场上的传记类图书也不再局限于“成功人士”,一些传主并没有响亮的头衔,他的传记中记录的都是他一生遇到的人、走过的路,但读起来也能令人别有收获。
所以,传记的书写范围正史无前例地扩大,或者说传记的市场需求在超级个体时代正在爆发。
从记录古代君王、政客的豪言壮举,到书写如今平凡人的独特故事;从传承前人智慧的历史性书写,到如今塑造品牌的个性化表达,几乎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传记的主角,并借用传记的表达方式在求职应聘、推销自我、联结资源等场景中凸显个人优势。
其次,创作传记可以向读者提供多种人生选择。
阅读传记作品,不仅能满足读者窥视他人人生经历的好奇心,带来阅读的快感和情绪的释放,更重要的是,读者能汲取他山之石,收获人生智慧、商业经验等。只要有人对他人感兴趣,传记就总会有读者。
传记作品中总是闪耀着流芳百世的思想光辉。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在编撰《世界名人传记丛书》时,写信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撰写《贝多芬传》,他在信中对这本书寄予厚望:“我们成年人不久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将留给我们子孙的,是一份可怜的遗产,我们将留给他们十分忧郁的生活。这场荒谬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是我们道德衰竭、文化没落的明证。……我们应当提醒我们的后代,各民族都曾经有过,而且现在也有伟大的人物,高尚的心灵!”[3]
罗曼·罗兰编写《贝多芬传》时也将这种为读者带来慰藉的希望融入字里行间:“人类中*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罢;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4]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传记作品看似是描写他人的一生,其实是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一个问题——人到底可以怎样活着?看到别人的选择后,我们在人生路上会少些迷茫和不安。
*后,创作传记能让写作者提升自我,收获人生果实。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辞世 70 余年后,他写作的传记作品仍在读书榜前列。他在其经典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写道:“一个人*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5]
在润商文化的写作团队看来,创作人物传记是过去 10 年的使命,也将是未来 10 年的使命。作者为传记赋予灵魂,创作传记也能帮助作者提升自我,锻炼三方面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以及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
写作能锻炼独立思考能力。透过写作,作者可以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与之交流的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炼出他人从未发现过的认知角度和观点。
写作能锻炼表达能力。社交媒体占据了我们大量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可屏幕上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其实有很多漏洞百出的情节,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深度写作能将思考过程和结果凝练下来,变成一篇有力量、有结构、有观点的作品。这样的文字能超越时空,发挥深远的影响力。
写作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每个人从清晨醒来就被信息包围,要想远离尘世,寻找心中的世外桃源,或许我们只需要开始书写,就能建立与内心的连接,缓解生活压力和内心焦虑。写作或许是*适合现代人的“心灵禅修”。
这本书结合润商文化 10 多年来的写作经验,提供了一条关于企业家传记的创作路径,不仅详细阐述了作家必备的基础能力,还详细还原了一本书在策划、创作、修改等不同阶段的流程步骤和创作经验。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年薪百万的职业传记作家,这本书将是你的“入行指南”;如果你只是想学习传记写作方法以提升表达能力,这本书也能助你表达自我。
愿你能在写作中,得以安身立命,眉目舒展,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第一章 接近时代主角
1. 为谁而写?
2. 何为标准?
第二章 看不见的地基
1. 四大基础能力
2. 逻辑思维能力
3. 人物认知体系
4. 文笔练习窍门
第三章 酝酿一本好书
1. 策划定全局
2. 采访抠细节
3. 素材淘金靠标签
4. 立意呈灵魂
第四章 过目不忘的故事
1. 结构:理清故事图谱
2. 动机:探索故事发展的源动力
3. 人物特质: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4. 质感:每一帧都无比性感
5. 文字:金句与修饰
第五章 善作不如善改
1. 找出问题:以退为进、以口代笔
2. 整体修改:舍得归零
3. 局部修改:精雕细琢
参考文献
写作是一件值得终身投入的事情。个人存在的意义,大多需要表达来呈现,写作是*清晰有力、可以穿透时空的表达方式。无论你是否要成为百万年薪的职业作家,写作都是个体自我成长、情感沟通、职业发展等必备的能力。如果这项能力所有欠缺,你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花时间重点弥补。
尤其在5G时代,万物互联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超级个体、企业品牌需要塑造和呈现,越来越多的图文、音频、短视频等创新内容层出不穷,无论哪种表达目的和呈现方式,写作能力都是*底层的支撑。
市场上不乏各种写作类书籍、网络课程,都在输出写作经验和方法,可随着写作目的、传播路径、表达体系等的细分化,市场上对人物传记类,尤其是企业家传记的创作经验,仍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详细、真实的总结和归纳。
润商文化作为该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将十多年的创作经验做了一次全面总结,浓缩到这本书中,希望能为正在写作之路上徘徊的你,提供一条有希望跻身百万作家行列的前人之路,帮你把写作从爱好变成职业,甚至是终身追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