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以电脑复原“香妃”头骨为起因,通过介绍葬有“香妃”的园寝和发现盗口,以及历史上曾有的“香妃”画像,打开了民间的“香妃”与清宫容妃的关系,以此为线索介绍了容妃地宫的开启、清理和研究过程。同时作者运用通俗的笔触,还读者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容妃”,对于围绕“香妃”的诸多历史之谜一一予以详剖细说。书中收录100多张珍贵图片,作者利用自身独特的环境,以清宫档案为依据,清晰、完整地介绍了清朝后妃的丧葬制度及其陵寝的规制特点。
裕陵妃园寝秘史
据查,清东陵裕陵妃园寝的确埋葬着一位来自新疆的女子—乾隆帝的容妃。乾隆帝的容妃为什么要葬在裕陵妃园寝内?裕陵妃园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裕陵妃园寝是清东陵这座清朝皇家陵园里的一座妃园寝。要想知道裕陵妃园寝,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清东陵的基本情况。
清东陵位于北京之东北二百六十余里的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以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体系最为完备的古代陵墓群之一。清朝,从顺治元年(1644)一月到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其间经历了十位皇帝,除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没建陵外,其余九帝分别葬在河北省的遵化和易县,即清东陵和清西陵。
古代相度兆域,讲求前有照山,近有案山,后有靠山。清东陵真是一个绝妙的天地造化的风水宝地, 上吉佳壤!它北起雾灵山,南达天台山,总面积达到两千五百平方公里。雾灵山是清东陵的太祖山,是“后龙之正脉,风水之大源”。其山脉逶迤南伸,至昌瑞山而止。整个陵园以昌瑞山为界,山南为“前圈”,山北为“后龙”。后龙周环两百五十多公里,其内崇山峻岭,密林覆盖,人迹罕见,是陵寝的保护控制区。前圈四面环山,中间是四十八平方公里的平坦之地,诸陵寝均建在前圈之内。陵园东面的雁飞岭诸峰,千岩错落,文笔插天,势尽西朝,俨然左辅;陵园西面,黄花山层峦飞翠,叠嶂腾辉;象山、天台山横亘于陵园之南;位于雾灵山和昌瑞山之间的分水岭是“来龙”的脊背,
众水东西夹流,左盘右绕,最后汇合于陵园之南的龙虎峪。这种万山拱卫、众水夹流之势,强化了皇陵的神秘色彩和皇权神授的气氛,与庄严肃穆的皇家陵园保持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昌瑞山为燕山余脉,东西走向。中间主峰高耸,两侧山峰逐次低下,宛然一道天然屏风,它是东陵的后靠山。金星山位于陵园之南(前)。此山拔地而起,山形如倒扣的金钟,与昌瑞山主峰遥遥相对,它
是陵园的照山。在金星山北有一座小山,似玉案前横,此为案山,当地人称之为“影壁山”。金星山、影壁山、昌瑞山恰好位于一条直线上,就好像大自然按照人的意愿特地安排的一样,景物天成,浑然一体。
序章 / 01
第一章 古墓迷踪 / 09
裕陵妃园寝秘史 / 11
“天现”盗口 / 31
第二章 “香妃”在北京 / 43
香妃故事由来已久 / 45
与哥哥奉旨进京 / 52
四幅“香妃”像 / 62
“宝月楼”“浴德堂”探源 / 85
第三章 真假香妃墓 / 95
调查:新疆喀什墓 / 97
正说:遵化容妃墓 / 100
笑看:北京“香冢”坟 / 105
第四章 走进容妃墓 / 107
找到了容妃的头骨 / 109
地宫里的惊喜发现 / 114
容妃地宫珍宝 / 121
地宫金井被遗忘 / 123
第五章 深入研究的成果 / 129
去北京鉴定头骨 / 131
民间传说与清宫档案 / 138
发布研究报告 / 145
真相只有一个 / 150
容妃仍有未解之谜 / 161
入皇宫之谜 / 168
婚姻之谜 / 169
第六章 最后的考古 / 177
又打开一座地宫 / 179
地宫:按女人等级营建 / 192
尾章 / 205
附录1 容妃死后的遗物及处理 / 212
附录2 容妃家族人员小传 / 222
参考书目 / 226
清朝皇陵不是一座胜利的丰碑,也不是我们永远固守的精神家园。它只能作为一段凝固的历史,马背上崛起的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已经成为久远的记忆,昔日的辉煌烟消云散,所有的梦想与光荣都弥散在无生无灭的永恒中。留下来的,只有文化的光辉和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的精神——或许,这便是徐鑫作品给予读者留下的最隐秘和深刻的启示。
——著名作家 岳南
“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深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 李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