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株柏煤矿志:1987—2018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659250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建矿最早的矿井,株柏煤矿传承着沂蒙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从6万吨矿井成长为年产30万吨的高效安全矿井,创业者一路沐风栉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从1992年沂河河畔拔地而起到2015年新立井毅然挺立,经历了2012年行业低谷的煎熬和考验。面对困难和挑战,株煤人坚持自我救赎、自我革命、自我突围、自我转型的“四自”精神,精准把握危中之机,内挖潜力,外聚合力,成为集团公司唯一一个成立后从未亏损的矿井,被誉为集团公司乃至能源集团的一棵常青树。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记录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株柏煤矿成立28周年的志书,记录了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株柏煤矿的发展历史以及脉络,使后人“知往鉴今,以启未来”,可以启迪干部职工览古察今、继往开来,更将引领一代代株煤人牢记使命,持续奋斗,谱写新时代篇章,体现了株煤人坚持自我救赎、自我革命、自我突围、自我转型的“四自”精神,是株煤人的精神财富。

展开
精彩书摘

概述


株柏煤矿位于临沂煤田东南部,坐落在郯城县沙墩镇,西靠沂河,东临205国道,区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公路交通方便。于1987年11月28日开工建设,1992年12月5日,矿井简易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2014年9月,矿井进行技术改造,2015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煤炭品种主要为肥煤、天然焦2种,质量优良,发热量7000大卡以上,属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炼焦煤。

1992年12月,定名为临沂矿务局株柏煤矿,2002年11月,更名为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株柏煤矿。

由1993年产煤4.1万吨到年产30万吨的高效安全矿井,株柏煤矿成为临矿集团成立后唯一一个投产后从未亏损的生产矿井。2001年生产原煤23.8万吨,首次实现达产,扭转了原煤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被动局面。2004年,完成利润4080.37万元,上缴税金1012.22万元,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2018年底,株柏煤矿累计生产原煤393万吨,完成利润32647万元,上缴税金35105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7263万元,为临矿集团的发展壮大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株柏煤矿紧紧围绕临矿集团“四个领先”的“四富临矿”战略部署,秉承“明德立新 包容超越”的核心价值观,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步伐转换,不断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创新型、高效型、节约型、和谐型等“四化四型”建设,历经多年的沉潜发展,已成为一座“优质、高效、精干”矿井。

采煤方法。矿井所有采煤工作面均为走向长壁布置,上下顺槽为走向布置,切眼为倾向布置。矿井投产初期因工作面煤层倾角大,采用残采法采煤,工艺为炮采;煤层赋存条件比较稳定的急倾斜块段试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工艺为炮采。2016年引进无线遥控式新型爬底板链牵引大倾角采煤机,在十一采区31117面进行机采试验。工作面采高2.8米,采煤机滚筒侧面向架尾,自下向上割煤,自上向下跑空刀,每循环截深0.5米,每小班一循环,机械化采煤实现了零的突破。

掘进工艺。矿井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炮掘工艺,工序为交接班、安全检查、打眼爆破、临时支护、装运煤岩、永久支护、铺轨等。岩巷掘进使用YT-24/28型风动凿岩机打眼,根据岩石最小抵抗线距离,实施周边眼间距为200~300毫米的光面爆破,采用人工、粑装机、挖掘式装载机等方式装岩。煤巷掘进使用ZQHS-20/1.1型旋转式风煤钻打眼,同时使用注水器注水松动煤层,采用人工、挖掘式装载机装煤,部分采煤工作面布置中间顺槽时使用刮板输送机运煤,通过溜煤眼直接装车。斜巷使用绞车牵引串车提升,其中九采区、十二采区实现了斜巷皮带运输煤炭,平巷使用电瓶车运输。2016年,进行掘进工艺改革,取消煤巷炮掘作业,直接使用挖掘式装载机挖掘。至2018年底矿井先后投入使用3台挖掘式装载机,除受特殊地质和运输条件限制外均使用挖掘式装载成巷机。至2018年底,完成掘进进尺140.9千米,开拓进尺40.1千米。

株柏煤矿牢固树立“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核心技术,提升煤炭工业现代化水平,集中开展瓦斯、煤尘、高温、水害等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在煤炭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洁净煤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都获得突破。2017年与泰安科创、山东科技大学等单位开展专业化攻关合作,相继建立谢充起劳模工作室、王庆玉劳模工作室、王成功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同时,及时引导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2018年,共申请19项专利(国际发明2项),在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方面,先后引进和攻克矿井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柔性掩护支架采煤工作法、溜煤立井在急倾斜煤层中的应用、大倾角煤层小煤柱留巷条件下锚网索支护技术、在贯通测量中应用CAD软件、浮选精煤水分控制、大角度松散煤层上山掘进预施工深孔释放压力工作法、“之”字形回采巷道布置法等技术课题。“急倾斜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2017年完成项目调研,与泰安科创公司签订合同,合作完成采煤机的研制、采煤机在制作过程中发明专利的申请,并于2018年度就采煤方法完成国际专利的申请。此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填补国内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的空白。2012年开始,矿承担集团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18项,完成科技成果226项,有16项成果获得集团级以上奖励,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集团级奖励13项。


作为新时代的国有企业,株柏煤矿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基层磐石,争创政治引领型企业。通过深化品牌建设,创新构建数据化“智慧云码”党建品牌体系,使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得到充分释放,为矿井发展汇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坚持党建带工建、团建,以企业发展和职工幸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矿井和谐、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

30年来,株柏煤矿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动摇,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打基础,练队伍,严管理,建制度”的工作思路,实施党务目标管理,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高度融合。扎实开展党员责任区、示范岗,促进企业“四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2011年,被评为省管企业文明单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强化思相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单位”“文明煤矿”“文明岗位”创建工作;2016年8月,召开第一次党代会。2017年“三三党建工作机制”品牌被临矿集团评为提名奖。2018年构建支部书记“查、述、问、评”支部书记党建责任考评机制,激发党支部活力品牌被临矿集团评为提名奖,矿党委被评为临矿集团优秀基层党组织,二工区党支部在能源集团“百名过硬党支部”评选中榜上有名。


株柏煤矿坚持“企业在发展,职工得实惠”的办矿初衷,始终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生产与生活、强企与富民同步发展,努力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增加职工收入,提升幸福指数,共享发展成果。职工工资根据增长计划逐年递增,2018年,人均年收入达到8.2万元;住宿条件极大改善,矿精心打造三星级职工公寓,安装新能源设施,集中供暖制冷,实现冬暖夏凉;树立“饭勺出生产力”理念,对食堂进行改扩建,满足职工就餐需求;建立职工关怀机制,对职工伤病、结婚、生育、生日、退休等节点及时进行慰问,充分体现企业对职工的关爱,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职工工作热情;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职工情操,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关爱弱势群体,建立长效困难帮扶机制,成立困难职工大病帮扶基金,对工亡遗属、困难残疾职工、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人群、遭遇重大变故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实行常态化帮扶;开展金秋爱心助学活动,解职工燃眉之急,圆贫困学子求学之梦。截至2018年,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371户,发放慰问金26.24万元;发放助学资金20余万元,职工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株柏煤矿投资80余万元对矿区环境进行治理整顿,硬化沂河路至工广的道路650米,新建停车场 4200平方米,粉刷墙壁800平方米,改造锅炉除尘系统,增设煤场洒水降尘装置。2015年,投资420万元建设新能源利用项目,充分利用太阳能、压风机余热等清洁能源取代燃煤锅炉供暖,通过PLC实现自动化控制,建设容量为400立方米的蓄冷蓄热水池,能充分利用峰谷电价政策,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年节约标准煤500吨。2018年,投资269万元安装地面矿井水处理设施,水处理能力1000立方米小时。


株柏煤矿作为临矿集团的核心矿井之一,在企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原则,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步伐。2010年,围绕创“六个一流”的工作目标,层层进行思想发动,从企业文化建塑的载体入手,以“六小”活动激活企业文化建设。以富有特色的安全历练塑造安全发展观,打造“人—机—环境”三合一安全文化。

株柏煤矿提出以“勤政清廉,乐于律己”为主要内容的廉政理念,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升廉政文化的建设水平。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职工文化补习、政治思想教育,发展到现在的管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各种学历教育为一体,形成体系兼备、配套完整的高、中、初三级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全面突出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使职工紧绷安全之弦,常鸣安全警钟。充分利用黑板报、安全教育宣传栏、内部刊物《株煤官传》、井口电子大屏幕、警示标语、警句、事故图片展览、安全条幅签名、安全牌板、安全灯箱、文化长廊、全家福以及工区光荣榜、亮相台等各种有效载体,将职工置身于安全文化氛围中,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职工的心理共鸣。

截至2018年末,矿井共752人,其中在册职工423人,劳务派遣工329人,其中管理干部81人,矿级领导8人,科级干部50人,一般管理人员23人,专业技术人员87人,工程技术人员50人,卫生技术人员1人,经济、会计、统计人员17人,政工人员19人。矿党委设8个党支部,有党员171人,在职党员106人。矿工会设7个车间工会、18个工会小组,有会员673人。矿团委设2个团支部,有团员18人。

历经多年的沉潜发展,株柏煤矿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煤矿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省煤矿安全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十佳煤矿、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管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达标矿井”、省瓦斯治理示范矿井。


展开
目录



凡例


概述001

大事记007


第一篇 矿井地质

第一章 井田勘测O31

第一节 地质勘探031

第二节 水文勘探034

第三节 资源035

第二章 井田地质038

第一节 位置交通038

第二节 井田地貌040

第三节 地质构造041

第四节 水文地质043

第五节 煤种煤质048

第六节 储量050

第七节 测量051


第二篇 基本建设

第一章 矿井建设055

第一节 矿井设计055

第二节 矿井延深056

第三节 采区设计057

第二章 地面建设059

第一节 土地征用059

第二节 地面工程059


第三篇 煤炭生产

第一章 矿井能力065

第一节 年产量065

第二节 核定能力067

第二章 开拓掘进068

第一节 开拓方式068

第二节 巷道布置068

第三节 振进工艺069

第四节 巷道支护070

第三章 采煤073

第一节 采煤方法073

第二节 立井提升075

第三节 回采工艺076

第四章 提升运输078

第一节 提升容器078

第二节 运输系统080

第三节 地面运输系统081

第四节 排矸系统083

第五节 通风085

第一节 机构队伍085

第二节 通风管理086

第三节 通风方式087

第四节 自救器管理087

第六章 排水089

第一节 排水方式089

第二节 排水设施089

第七章 供电091

第一节 地面供电092

第二节 井下供电092

第八章 环境保护094

第一节 机构设置094

第二节 环境管理094

第三节 环保设施098


第四篇 安全工作

第一章 安监机构103

第一节 机构队伍103

第二节 管理制度106

第二章 教育培训108

第一节 教育108

第二节 培训109

第三章 安全管理112

第一节 双基建设112

第二节 安全考核114

第三节 自主评估116

第四节 矿山救护117

第五节 安全事故120

第四章 灾害预防123

第一节 防瓦斯123

第二节 防尘126

第三节 防火127

第四节 防治水128

第五节 防冒顶129


第五篇 生产管理

第一章 计划管理135

第一节 机构设置135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135

第三节 统计140

第二章 调度工作1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142

第二节 调度职权143

第三节 调度制度143

第四节 调度系统与通信143

第五节 信息技术146

第三章 生产技术管理1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149

第二节 区队管理150

第三节 采掘准备157

第四节 工程质量159

第五节 规程编制160

第四章 机电管理163

第一节 机构设置163

第二节 设备管理164

第三节 机电维修165

第五章 科学技术167

第一节 机构队伍建设167

第二节 信息化167

第三节 专利项目167

第四节 科技大会169

第五节 科技成果169

第六节 新能源172


第六篇 经营管理

第一章 劳动工资177

第一节 机构沿革177

第二节 劳动管理177

第三节 工资管理184

第一章 财务管理192

第一节 机构与职责192

第二节 财务管控模式193

第三节 资产管理195

第四节 资金管理199

第五节 成本管理202

第六节 利润税金205

第七节 预算管理208

第八节 审计210

第三章 物资管理213

第一节 机构队伍213

第二节 管理制度214

第三节 物资供应214

第四节 物资采购215

第五节 仓储管理216

第六节 计量管理219

第四章 煤质管理220

第一节 机构沿革220

第二节 煤质管理221

第三节 煤场225

第四节 运销226

第五章 煤炭洗选228

第一节 选煤工艺228

第二节 洗选加工229

第三节 产品结构229

第六章 改革改制231

第一节 用工制度231

第二节 工资分配231

第三节 体制改革232

第七章 法律事务233

第一节 机构职者233

第二节 合同管理233

第三节 诉讼案件管理233


第七篇 行政工作

第一章 行政事务237

第一节 机构沿革237

第二节 企地关系241

第三节 接待工作241

第四节 车辆管理242

第五节 档案管理242

第二章 文化教育244

第一节 成人教育244

第二节 学校244

第三章 医疗卫生246

第一节 机构队伍246

第二节 管理制度246

第三节 医疗设施247

第四节 防疫和职业病248

第五节 计划生育249

第四章 武装保卫254

第一节 机构沿革254

第二节 治保组织255

第三节 保卫工作255

第四节 民兵工作257

第五节 征兵工作257

第六节 户籍管理258

第七节 案件侦破259

第八节 消防管理260


第八篇 党建工作

第一章 党务工作265

第一节 机构沿革265

第二节 党代会266

第三节 组织工作267

第四节 主题教育276

第五节 宣传工作283

第六节 基层党建286

第七节 企业文化293

第二章 纪检监察296

第一节 组织机构296

第二节 反腐倡廉297

第三节 效能监察301

第四节 案件查结303

第三章 信访稳定3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305

第二节 管理制度305

第三节 来信来访306


第九篇 群团工作

第一章 工会工作311

第一节 组织建设311

第二节 职代会313

第三节 工代会317

第四节 持股会317

第五节 群众安全319

第六节 女工工作320

第七节 矿务公开323

第八节 竞赛创新324

第九节 文体活动326

第十节 职工疗养328

第十一节 救济帮扶329

第二章 共青团工作333

第一节 组织建设333

第二节 团代会334

第三节 青安岗334

第四节 团员活动334

第三章 后勤保障338

第一节 机构沿革338

第二节 食堂338

第三节 福利楼340

第四节 宿舍341

第五节 生活用水342

第六节 供暖345


第十篇 人物与荣誉

第一章 人物349

第一节 人物简介349

第二节 人物表361

第三节 人物名录364

第二章 荣誉367

第一节 先进集体367

第二节 先进个人375


附录

一、重要文件(领导讲话)选录391

二、重要文献395

三、株柏煤矿周边地域城市概况409

四、甘肃兴隆煤业有限公司411

五、《株柏煤矿志》(1987—2018)资料提供单位及人员名单413

编纂始末41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