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南丁格尔这样的人:杜丽群和她的艾滋病医护团队》的特点一是真实。本书是作者深入一线,广泛采访医生、护士、病人以及杜丽群家属等,收集到一手材料后进行的纪实文学创作,彰显了真实的力量。二是独特性。本书是以报告文学这种大众文学的形式宣传广西防艾抗艾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平民英雄。平民英雄是值得宣传的,对大众进行英雄主义教育是很有效的。
杜丽群,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位艾滋病科护士长,“白求恩奖章”“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与广西艾滋病护理团队在艾滋病护理一线奋战16年。本书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报告文学,以杜丽群为主要写作对象,表现了以杜丽群为代表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医护团队大爱无疆的精神境界,用具体事例宣传了广西甚至是中国在“防艾”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宣传了“防艾”知识,引导社会关注、关爱艾滋病患者。
天使的眼泪
医者仁心
2009年2月,为缓解艾滋病科一病区病人急速增加、床位紧张的压力,四医院艾滋病科二病区应时而生。
艾滋病科一病区与二病区的区别是:一病区主要收治艾滋病合并内科疾病的病人;二病区主要收治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内科)及外科疾病的病人。一病区的病人较好管理,二病区的病人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设在艾滋病科大楼四楼的艾滋病科二病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人比外科病人还要多,占二病区病人数的2/3。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有如下特点:病情较复杂,病程较长,疾病来得慢,去得也慢。这部分患者见自己所患的病,治来治去总也不见好,似乎还是老样子,心情郁闷,就找各种渠道宣泄。
艾滋病科二病区成立时,院领导和杜丽群征求艾滋病科一病区副护士长谢彩英的意见:“我们想调你去二病区当护士长,你懂的,这个病区病员比较复杂,内科、外科病人掺杂在一起,尤其是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最爱闹事,有时闹起来就没个完,你愿不愿去?”
谢彩英是个有进取心、肯挑重担的人,马上说:“愿意。”
过后有人问谢彩英,艾滋病科二病区问题那么多,那么难搞,叫你去你就去?怎么这么傻?谢彩英是这样回答的:“我在杜护长身边工作这么多年,杜护长有着南丁格尔那样的职业精神,她直面困难、专拣重担挑的工作态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要向她学习,为她分担,挑起艾滋病科二病区护士长这副担子。”
可是到了二病区,谢彩英才切实感受到这副担子的无比沉重。
来四医院时,她哪会想到自己要挑这么重的一副担子?
谢彩英是2007年5月到艾滋病科试用的,之前,她在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工作。九医院地址设在宾阳县黎塘镇,医院很小,病人也是少得可怜,正因为医院不大,病人不多,工作起来一点儿也不感觉到累。到四医院艾滋病科试用后,工作强度大大增加,加上孩子小,住的地方离四医院又远,上下班要花一个多小时在路上,因此,报到的第三天她就病倒了,头痛、发烧、咽喉肿痛,但她还是咬牙坚持,没缺过一天勤。因表现不错,试用期满,她正式调入了四医院,从一名普通护士做起,一直做到艾滋病科一病区的副护士长。如前所述,艾滋病科二病区成立后,她又调到二病区担任护士长,担子可谓是越挑越重。
谢彩英说:“二病区问题确实很多,就拿病人小潘来说,他嫌隔壁床的阿公睡觉打呼噜,要求调一个房间给他住。我跟他说,现在暂时没有空余的房间,请你等一等,有空房我再给你调。他不愿意等,指着我的鼻子大骂:‘你态度这么差,我要写告状信,到上面去告你!’”
我问谢彩英:“闹事是不是像传染病一样,只要有一个人闹,一群人也跟着大闹天宫?”
她答:“对呀,见小潘闹,老余也跟着他闹。这老余有60多岁了,抗病毒药吃了有反应,他要闹;叫护士开空调,护士动作慢一点儿,他也闹。隔壁床的小孩打针怕痛,哭,他也模仿那个小孩,哇哇直哭。唉,他简直就是个刺儿头,扎得人难受。过去每天,我没有一天不专门抽出时间,专门去解决他的问题。”
谢彩英还说,她见老余经常吃方便面,便苦口婆心地规劝他,方便面多吃是不好的,它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一些碳水化合物,汤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只含有那么一点儿盐分和味精。即便是各种名目的鸡面、虾面、牛肉面等等,肉的含量也是极少极少。况且这些面条大多经过了油炸,油炸食品存放的时间一长,油脂就会被空气氧化分解,生成有毒的物质。所以经常用方便面来代替主食,不添加其他肉类、蔬菜和水果,营养肯定是不够全面的。
可是老余并不领情,用谢彩英的话说,就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对谢护长好心好意的一番劝不但不感谢,反而骂出了声:“你们食堂的饭菜煮得这么难吃,我咽不下去,不吃方便面吃什么?”
说到此处谢彩英眼泪都快出来了:“当时我心里太难受了,真想甩手不干了,但想起杜护长经常跟我们说,这是患了严重疾病的一群人,身体上、心灵上都已经伤痕累累,已经不堪一击,所以对他们的行为要多迁就,多忍让,多体谅,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如果你处在他们的地位,你会怎么样?可能还不如他们呢。这么一想,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
谢彩英还给我讲了这么几件事,当时许多病人都在做深静脉穿刺,她就动员老余说,你每天打吊瓶,反复进行浅静脉穿刺,反复扎针,你难道不觉得痛苦?不如做深静脉穿刺吧,扎一针可以管好几个月,一劳永逸。你道老余怎么讲?你要我做深静脉穿刺是吧?好啊,好!你给我写一份保证书,保证100﹪安全,我就做。弄得谢彩英很是无奈。
一次,打针的地方肿起来一点儿,老余的倔脾气马上发作,他擅自越过半污染区,冲到了护士站,向着护士们大喊大叫:“我要找院长、找律师、找媒体告状,告你们失职!”
谢彩英看在眼里,心里却在想着对策,她猛然想起杜护长曾经使用过的“软硬兼施法”,这招也许管用。于是便对老余说:“老余,你找院长、找律师、找媒体可能有用,但他们离得那么远,等他们来到这里,你的病恐怕更严重了。都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你想解决问题,我帮你还快一点儿。”老余觉得有道理,便不再咋咋呼呼了,一切听从谢彩英的处置。
谢彩英用一些小窍门,让老余肿起来的地方消了下去。
还有那个吸毒的艾滋病患者小方,因为隔壁床的阿公耳聋眼花,听不见也看不见,常常自说自话,而且说话大声大气,影响到小方休息,他便厉声斥责那个阿公。阿公听不见他在说什么,依然我行我素。小方认为阿公是故意在与自己作对,一时气极,甩手就扇了阿公两个嘴巴,以解心头之恨。
谢彩英到病房时,看见阿公嘴角流着血,便严厉批评小方道:“你不能打人呀小方,打人犯法的你知不知道?”
小方说:“我打他怎么了?我就是要打他,犯法也要打,谁让他吵我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每天都这样,打他还是轻的!”
小方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强词夺理,列出一大堆打人的理由,简直让谢彩英气得吐血。
还有同性恋病人小曲,在其他医院治病花了十几万,当查出HIV阳性转到四医院后,已囊中羞涩,没什么钱了,他便经常把下面这句话挂在嘴上:“这病我不治了,爱怎样怎样,我就是不治了。”
一天,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就心烦气躁,借机发挥,给谢彩英难堪。
事情是这样的:早上小曲说他感冒了,身上酸痛,鼻塞,流鼻涕,喉咙老是痒痒,咳个不停。谢彩英见了便跟他说,你要多穿衣服,多喝水,别让感冒越来越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没想到他突然一把揪住谢彩英的衣领,恶狠狠地说:“我感冒是你们护士造成的,昨天晚上护士擅自开空调,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冷风嗖嗖的,吹得我身上直起鸡皮疙瘩,所以就感冒了。”
谢彩英不慌不忙,向他解释道:“我告诫过护士,开空调要征得病房每个病人的同意,才可以开。但这是在半夜呀,天气那么热,温度那么高,其他人一致要求开,你睡着了,不好叫醒你,征得你的同意呀。”
小曲指着谢彩英的鼻子骂道:“你不理解病人,不关心病人的冷暖,你不配当护士长!”
谢彩英气得一扭头,跑开了。
想想这些年,自己为患者尽职尽责,不辞劳苦,却没想到被反咬一口,受到如此对待,她心里难受极了。她的泪点原本就低,有感动、受委屈,泪水都会哗哗地往外流,但作为护士长,又不能在病人面前流眼泪,在病人面前哭哭啼啼有损形象,只好躲到没人的地方,偷偷哭。
2012年2月,为了发挥道德模范的先锋引领作用,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四医院第一届“道德讲堂”正式开讲,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由谢彩英讲述她和杜丽群,和艾滋病科的护士姐妹护理艾滋病患者的经历,说起曾经受过的委屈,谢彩英数度落泪,泣不成声。
不过也不是所有患者都不讲道理。
艾滋病患者老许,就是因为讲信誉,为人忠厚老实,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夸奖。
老许曾在艾滋病科住院,后来出院了。此次到艾滋病科门诊取药,医生发现他贫血严重,建议他再次住院治疗。
入院后,老许对谢彩英说:“谢护长,我能不能先把住院费交了,治疗费缓一缓再交?因为我身上的钱所剩不多,要留下一部分来吃饭。”
说实话,这让谢彩英十分为难,按照医院的规定,除非情况特殊,比如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先治疗后交费,一般病人均要求先交费,后收治。医院虽说是事业单位,但国家投入有限,如果遇到病人恶意欠费,经济上同样难以承受。
“你口袋里到底还有多少钱?”
“300多块。”老许舔了舔他的那张厚嘴唇“但请你放心谢护长,等到病情稍微好转,我马上就去建筑工地打工,一天能挣100多块呢,到时候钱不就有了?”
看着既可怜又坚强的艾滋病患者老许,谢彩英心软了,她特事特办,向医院打了份报告,说明老许情况特殊,能否让他先赊账,等他出院打工挣到钱了,再拿来医院交。
医院同意了。
几个月后老许出院了,他在外面拼命打工,攒够了治疗费,马上把钱交给了医院。
接过钱,谢彩英又唏嘘不已。她原打算这笔钱是要不回来的,科室和自己得填这个窟窿,没想到老许这么一个农民工,心地却如此善良,如此讲做人的诚信!
回家跟儿子说起此事,她又是泪水涟涟。
......
第一章 乡里乡绅
龙跃华香坡
一面珍藏的党旗
1965:一个女娃呱呱坠地
长大后,我要当护士
第二章 从卫校到传染病医院
南丁格尔其人其事
载入护理史册的一则“誓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二度进京培训
第三章 艾滋病真的来了
因为无知,所以恐惧
四十不惑:小女子有大担当
她为患者操碎了心
善意的谎言
温暖的红丝带
第四章 地狱之门
一只剥了皮的青蛙
那个跳楼的小凤
患者家属的忏悔
生命,永远值得尊重
第五章 艾滋病人无罪!
艾滋与老人
艾滋母亲的牵挂
一对艾滋夫妻
两个艾滋少女
艾滋病患儿最值得同情
消除歧视,我们在路上
第六章 天使的眼泪
医者仁心
怀孕护士的爱与痛
“职业暴露”猛如虎
高高举起的带血针头
患者的刀,架上医生脖子
第七章 是患者,也是志愿者
敢上电视的小马
浴火重生的小张
小黄,你真的很能干!
第八章 一条战壕的战友
从死神手里夺人
救护,急如星火
不一样的成就感
陪患者一起走钢丝
主角与配角
阻断病毒,看见明天的太阳
结尾还有故事
(之一)获得“白求恩奖章”
(之二)妈妈,拿个“南丁格尔奖”回来好吗?
(之三)五十知天命:终于捧回“南丁格尔奖”
艾滋病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要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守护更多群众的健康。
为这个特殊群体奉献特别的爱,为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希望站岗。
——杜丽群
杜丽群及她的团队在与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的搏斗中,在与各色世俗眼光的抗衡当中,把患者一个个背过河,给身处绝望与黑暗之境的他们带去温暖与生的希望。
——吴锋耀(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
杜丽群作为艾滋病防治战线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她像家人一样照顾艾滋病患者,是病人们的知心大姐;她领导创立的护理团队,在广西艾滋病治疗护理零基础上探索出全新的护理经验。她足迹遍布百色、东兰、凭祥等广西老少边穷地区,通过在各地举办讲座、开展义诊、接受媒体访谈、开通微博、组织艾滋病患者户外联谊等活动,竭力推动防艾抗艾公益宣传,10万余群众受益。
——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