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以嘉兴湘家荡为主题创作的现代诗歌、散文共计77篇,分别来自于“湘家荡之恋——2014年国际散文诗大赛获奖作品”、“诗咏湘家荡——2019年诗歌万里行获奖作品”和“我爱湘家荡——2020年散文征文大赛特邀作品及获奖作品”。创作者们围绕江南水乡的自然风韵和民俗文化展开,以诗意盎然、饱含深情、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讴歌乡土之情,再现嘉兴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广大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颇具可读性的当代诗歌散文范本。
一本叫作《湘家荡》的书
语? 伞/上海
一
穿着蓝布衣的相湖水,她波浪的手臂正忙,左手蘸了蘸金色的晨曦,右手蘸了蘸落日的余晖,然后优雅地,在风中画画。
背景是刚睡醒的,年青的绿。
绿一直在歌唱,一路翩飞。环湖,绿道,把颜料的香气写在笑声里。我在听。人们的交谈斜倚心灵之门。
白鹭也翩跹,偶尔落在从容的芦苇上。深邃的苇丛,却是最浪漫的,常常在湿地公园的掌心上跳舞。
相湖水当然是最好的舞伴。
她卓然的才艺,早已被银鱼和黄蚬所熟知,被荷花和菱角所效仿,被龙舟和柳絮所羡慕。
我想走过去,握握她的手。她却像在我的梦里,频频回眸。
我看着她把风绾进袖口,住进了一本书的扉页。
二
翻开一本叫作 《湘家荡》的书,人人都想做一回时间的主人。
纸面是醉卧的江南,文字用鱼米之乡的油墨浸染。一叶扁舟为目,一只木桨作笔。一页一页地阅读,一页一页地记录。
每一页都暗藏古典的韵味,又透出现代的气质,像诱饵。如果你在看,视线甘愿被紧紧垂钓,那么钓鱼所的鱼竿在水面留下的倒影,一定会是与你相关的历史——
鸳鸯、天鹅、候鸟,它们从清风榻,到采菱滩,从白雪窝,到栽桑圃,各得一处静谧,从来不曾迷失;载春舫戏水,耕云堂耕云,它们的行踪里带着神秘,又是恰到好处的标点。
目录错落有致,像我亲切的邻居。
正文却有伟大在思想,背着完美主义的房子,都去了好地方。
三
烟雨与雾霭,流水与人家。古人和今人同游湘家荡,定能成为知音。
比如夏日相邀,走向雨水濯洗过的跨湖桥,坐于观莲亭,周敦颐一定会来陪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你呼君子之交。他一定再吟:相湖水畔,妙矣,妙矣,可观独爱之莲,可望水陆草木之花。
比如为了膜拜沙粒的智慧,你把旅程放在月亮湾沙滩,苏东坡一定赶来对酌:明月几时有?你不抬头,只低眉颔首。他一定慨叹:幸哉,幸哉,君有亲朋明月在眼前,何必把酒问青天。
绿蛙到了夜晚就敞开了心扉,一枚月亮在诗句里悬挂,光——照过来,我和移动的时间都记住了湖水的荡漾,像未来的往事。
四
花仍然是《湘家荡》这本书中插图的主角。
油菜花最积极,一群团结得好姐妹,一起献出了金黄的油彩,她们常常在春天,选择晴朗的夜晚作页眉,将淳朴的七星镇上空,绣满了星光。
蝴蝶兰也不落后,自愿打开身体为灵感,紫色的,蓝色的,白色的,在湖畔的页角,一朵一朵地绽放想象力。到了季节,就描摹出一群真的鲜活的蝴蝶来,引得蜜蜂也上下翻飞,使人觉得今生和来世,都不会有一个词语叫孤独。
芦苇花最是静美。禅心一片,仙阙飘飘。人间任它们悠悠,是不是就能荡去天下的灰尘和烦恼?湿地没有潮湿的眼泪,只有能够润泽你干渴心灵的眼睛。
莲花和兰花的品性自不必说了,要留一句给东郊生态园的野花:
我若生来有用,必为有缘人而开。
铁松斋的主人怀悦竟不知,他在千年前为湘家荡作的序言有多好。
精严讲寺里那口长着三只眼睛的井和那只闪现灵光的石龟,都可以作证。古刹的钟声,在警醒浊世的耳朵,再好听的音乐,不绝于耳的,也只是一缕。
堆叠的经卷,为探秘历史与现实,甘愿蒙尘。而芸芸众生,似乎更需要另一种书,来承载灵魂的重量。
让一本书,再回到液态,顺着相湖的粼粼波光,流出凤凰洲的传说,认养水边所有的动物、植物、风土和人情。
仰望蓝天,我从云朵上摘下了一啾鸟鸣,凌波于相湖之上,阅尽水天一色。
而我,也早已心生鸟羽,想成为一本书中最幸福的修辞。
从风俗画看中国古代节日生活习俗对东亚的影响/ 刘 峰
民俗生活场的呈现:农民画的立足之本/ 郑土有
汉画像石的叙事方式/ 张从军
澳门风俗画中的文化交融/ 王志胜
披图可鉴 平民趣味——长白山地区风俗画/ 施立学
提倡国货 挽回利权——山东近代纺织业与近代风俗画/ 姜 波
近三十年来宋代风俗画国内研究综述/ 贾海鹏
当代风俗画的意义与价值——以台湾素人画家洪通为例的省思/ 谢贵文
首都博物馆藏20 世纪初期北京风俗画的初步研究/ 于奇赫
熙暤之象:《太平欢乐图》的风俗图绘/ 李瑞明
用风俗画卷记录文化遗存,服务社会发展——以创作《大运河文化系列风俗画》的感悟为例/ 季全保
饮茶风俗的世界传播与变异——基于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茶画”的赏析/ 潘 城
榴美如珠艾叶长 红葵还似美人妆——端午节令画图像中的花草世界/ 张楠
以图证史:《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与天津民俗文化/ 吕埴
中国风俗画的概念、类型与节日文化表达——以《端阳故事图册》为中心/ 王晓涛 朱 吏
风俗画中看民俗——以清代《端阳故事图》为例/ 柴 智
嘉兴“灶头画”的历史渊源、民俗意蕴及当代价值/ 彭海云
社会变迁视野下农民画的传承研究——基于嘉兴秀洲农民画的田野个案/ 沈 莉
风俗画中的民间精神和智慧——以中国端午风俗画为中心/ 魏泽民
跃然画里的江南民俗——季全保民俗画赏析/ 席建立
论丰子恺古典与民俗漫画的诗意美/ 王仪佳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