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云居禅话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28344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云居山是一座禅山,在江西省永修县(古称海昏县、建昌县)境内,巍峨耸立于鄱阳湖西岸,为幕阜山余脉,长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更以千百年来禅风浩荡、高僧大德过化传承、禅学积淀深厚而享誉海内外。《云居禅话》是一部文化随笔集子,梳理了云居文化,讲述了云居故事,口味云居诗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云居禅话》是一部文化随笔集子。江西云居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山碧水,风光秀丽,长年云遮雾绕,古径通幽,名闻遐尔,开山至今已有1200余年。其中道膺、佛印、克勤、宗杲、洪断、戒显、虚云等大德高僧均在此留有踪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北宋苏东坡、黄庭坚等文化名流亦曾入山云游,吟诗赋词,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本书通过深入挖掘人文历史、梳理云居禅文化,叙述千年名山的兴衰,用一个个妙趣横生、大智大慧的故事,以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留下了一座名山的珍贵史料。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建昌禅风起
永修县早期属于艾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为海昏县、建昌县,其中以建昌立县时间跨度最长。南北朝元嘉二年(425),合并了海昏县、古永修、古建昌(今奉新县)等地,设立建昌县,县治在艾城,先后相沿了一千五百二十四年。早期建昌县地域广阔,包括了今天的永修、武宁、奉新、新建、修水、靖安、铜鼓、安义等地域,后屡经变迁划出多个县域。民国3年(1914),因四川有一个同名的建昌道,故更名为永修县,取“泮临修水,永蒙其利”之意。
在建昌县内,除了早期禅林和马祖新建道场,作为建昌本土人士的高僧惠钦、云岩昙晟、道吾宗智,生于斯、长于斯,为中国的禅宗文化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后,道容、道膺将禅宗在云居山扎根,开花结果。其后,世代源源不息。可以说,建昌境内的禅宗文化源远流长。
第一节马祖建道场
据《永修县志》记载,在柘林黄荆洞山脚下,有座金陵寺,相传为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祖母的念佛堂。宋朝僧人释善恩曾经重建,明末再修复。
晋朝时期,建昌县内至少出现过三处庙宇:神惠庙、宁国院、资化院。其中,吴城望湖亭下的神惠庙,为僧人康僧会在280年初创,今不存。安义乡宁国院,在今安义县城南三里,为晋义熙年间僧人灵谷所建,清同治时已经废为民址。控鹤乡资化院,在今安义县城东二十四里,为晋朝释善道所建,元朝废,清同治时还存有遗址,今不在。
唐朝时,释悟真在马口镇城丰胡家附近建造了龙潭院。后来释道丕曾住持。时人赞誉说:“龙潭上龙潭下,山水真如回。君子居之,名满天下。”
中唐时期的禅宗伟人马祖道一禅师,对建昌禅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马祖(709—788),俗姓马,号道一,今四川什邡马祖镇人。他十二岁出家,二十六岁在衡山结庵而居,常习坐禅,昼夜用功。
有一天,怀让禅师见马祖道一整日呆坐,便问:“你整天坐禅,图个什么?”
马祖答道:“我想成佛”。
于是,怀让禅师随手拿起一块砖头,在石头上磨起来。
马祖困惑不解,问:“您这是做什么呀?”
怀让说:“我在磨砖作镜。”
马祖惊异不已说:“磨砖如何能成镜?”
怀让道:“既然磨砖不能成镜,那么坐禅又如何成佛?”
马祖闻听,豁然开悟。开悟后,马祖道一四方传法。
代宗大历八年(773),时任江西观察使的路嗣恭,邀请马祖道一来到洪州钟陵开元寺传法。马祖以“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为宗旨,在南昌一带建庙、讲法。当时,各地信众蜂拥而至,以至于“天下极盛佛法,无过洪府”,形成了风行天下的洪州禅,嗣法大弟子达到一百三十九人。
据记载,马祖道一在建昌县创建了大果寺、大唐寺、马祖院等五座庙宇。
大果寺,因寺有梨树,结实如斗而得名。始建于建昌县城东,宋朝开始移建城西鹤鸣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法华和尚把大果寺迁回东门的原址,再建庙宇,现得到扩建。
大唐寺,旧名惠因院。盛于唐宋,在今安义县北。
有关马祖圆寂,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在唐贞元四年(788)的正月,马祖带着弟子们在建昌县石门山上行走。他忽然对弟子们说“我的骨头,下个月当安葬在这里。”当时大师身体还很好,弟子们没有人能够理解这话。回去之后,马祖道一很快就生病,延至二月初一日,他就涅槃了。皇帝给马祖道一赐谥号为“大寂”禅师。
洪州刺史李兼和建昌县令李启很崇信马祖道一禅师,均为其俗家弟子。在马祖荼昆后,得到舍利子。由两人主持,将马祖的舍利子建塔安葬。弟子们就地建起了泐潭寺(今靖安宝峰寺)来纪念他。他的信物得到后世的守护,其墓塔虽然被毁两次,但是重修了六次。现得到完整保护。
马祖的弟子怀海(750一814)也是一位高僧。据传,他曾在建昌县修行讲法,草创了崇福寺及苦慧寺等庙宇。后来,他去了奉新,开辟百丈寺,在那里创立了“农禅并重”的禅风和丛林清规。这些清规先后被元朝顺帝和清雍正帝接受,修订后颁诏天下,让各寺庙依规实行。从此南禅宗的思想,基本上统一了汉传佛教。
马祖与怀海的事迹与功绩,被人誉为“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
第二节惠钦创律仪
唐朝时期,除了名震后世的马祖道一禅师之外,与建昌密不可分的,还有惠钦、云岩昙晟、道吾宗智这三位本土僧人,他们都是一代高僧,尤其是昙晟禅师与曹洞宗形成有着很深的渊源。
惠钦,洪州建昌徐氏子,为汉朝南州高士徐孺子后裔。二十二岁时,惠钦徒步来到临川楮山出家,五年后在高安龙岗寺受戒,又跟从高僧钦智禅师学习律藏,逐渐成为大材,得悟开化。
玄宗开元末,惠钦北游京师,四处传讲《涅槃经》《俱舍论》《维摩金刚经》等佛典。他的讲法精妙,如吐莲花,深深吸引世人,每天座下有两三干人。他的事迹被达官显贵及帝王所熟悉,并被誉为洪州灵杰。佛典中,不吝溢美之词,高度赞誉他的律学造诣、传布佛法和创作水平“阐律藏而日月光明,骋辩才而龙象蹴踏“‘坚持律仪而志在弘济,好读《周易》《左传》下笔成章。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建昌禅风起
第一节 马祖建道场
第二节 惠钦创律仪
第三节 “乌鸦头白”话宗智
第四节 “宝镜三昧”歌昙晟
第二章 云居古道场
第一节 道容开山
第二节 道膺传法
第三节 高高山顶立
第四节 道齐死后何处见
第五节 真宗赐名真如寺
第三章 欲与白云论心事
第一节 方丈是佛印
第二节 朋友叫苏轼
第三节 行观坐看了无碍
第四节 若逢天旱便为霖
第五节 李彭四洪题禅诗
第四章 众星拱月耀祖庭
第一节 元佑归葬云居峰
第二节 高僧惠洪朋友圈
第三节 承前启后数善悟
第四节 圆悟克勤门下旺
第五节 宗杲创立看话禅
第五章 黄花翠竹尽真如
第一节 云居一碗粥
第二节 三个和尚在云居
第三节 一阵风来一阵香
第四节 跛呆瞎秃说呆庵
第六章 赵州关外秋风冷
第一节 明贤禅师苦支撑
第二节 洪断奔波二十载
第三节 嗣法弟子守云居
第四节 熊氏家族大护法
第七章 深泥田里好相聚
第一节 第一道场留颛愚
第二节 买取山上石田耕
第三节 诸佛子,同我来
第四节 五老峰前一带山
第八章 悲情至诚一孤僧
第一节 戒显入山青衫湿
第二节 一生心事醉湖天
第三节 云居锻炼说
第四节 吾归何处去
第九章 一泓收尽万山秋
第一节 云居元鹏著山志
第二节 诗僧有情杳白云
第三节 占得空山土一堆
第十章 一领衲衣承五脉
第一节 闭目观心大菩萨
第二节 虚云悲心保衲衣
第三节 真如传灯更有人
第四节 春风一夜长灵芽
第十一章 云居山下古禅刹
第一节 先有瑶田后真如
第二节 千年风雨同安寺
第三节 云门秀色连云居
第十二章 云居莲花处处开
第一节 大果寺
第二节 苦慧寺
第三节 布水寺
第四节 莲花寺
第五节 南阳寺
第六节 祗树堂
第七节 上方庵
第八节 宝田寺
第九节 灵应寺
第十节 庆云禅寺
第十一节 圆通寺
第十二节 其他寺庙
附录一:真如禅寺历代住持一览表
附录二:真如禅寺楹联集
附录三:禅歌专辑《云居真如禅》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