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惑学思影录:钟大丰中国电影史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85113
  • 作      者:
    钟大丰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电影学文丛”丛书  《拉满生命之弓——李奕明电影文集》著名电影批评家李奕明遗著,钟大丰编,戴锦华作序推荐。  《惑学思影录:钟大丰中国电影史论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电影文化与电影史专家钟大丰论文集。  《陆上行舟——新世纪中国电影导演访谈录》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冠平文集,收录作者与当下*有影响力的23位导演的访谈,包括贾樟柯、王全安、乌尔善、宁浩、九把刀、魏德圣等。  《坐看云起等风来——当代中国电影评述(2003-2014)》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冠平文集,一部当代中国“主流电影”的断代史。  《家之寓言——中美日家庭情节剧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杨远婴论文集。以家庭情节剧,透视中美日社会神经。  《通向狂欢之路——2000年后的中国喜剧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潘若简论文集,首部为中国喜剧电影增添现实与可操作性的价值的电影文化研究专著。  《“重”写与重“写“:中国早期电影再认识》(上下册)钟大丰、刘小磊主编,汇集2002年以来北京电影学院师生对中国早期电影史(1949年以前)的研究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钟大丰,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影历史及理论方向。著有《中国电影史》,译有《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等。曾四次获省部级奖,作者是中国首批电影专业硕士之一,1985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至今,其在在中国电影研究的领域内的研究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电影史学家钟大丰的自选集,收录了他部分重要的中国电影史学术论文。其中一些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学术内容本身,也是中国电影学术史的一种独特文本。用他的话说:我把这本小书起名为《惑学思影录》,就是想把它作为自己用电影史研究的方式应对现实、思考电影的学术道路的一种梳理。其实我觉得自己所做的学术研究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并不多么重要。其是否有意义和价值自有历史来评价。但是一些研究既然已经进入了中国电影研究的历史视野,我更希望让人了解的其实不是我说了些什么,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为什么会做这些研究,以及这些历史研究在历史情境中空间要表达什么。”
展开
目录
自序:为了思考现实而研究历史
综合篇
严谨与开放:李少白老师带我走进电影研究的大门
中国电影理论
在理论研究阵地上:写于《电影艺术》创刊30周年之际
作为叙事和表象的历史:历史写作与历史题材创作
历史折射出现实的光辉:谈新时期的电影历史研究
作为民族电影产业的中国电影文化策略的历史和现实
也谈中国电影创新之路
电影历史编纂法?武侠及其他:从“重写电影史”说开去
影戏篇
浅谈郑正秋的电影创作与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关系
谈谈现代电影中的戏剧性问题
论“影戏”:中国初期电影的电影观念及其银幕体现
“影戏”理论历史溯源
从剧作看影戏美学:对中国电影思维的历史反思
中国电影的历史及其根源:再论“影戏”
是否有重谈“影戏”的必要
走进历史看“影戏”:从一个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电影批评的话语方式
人物篇
从生活潜流中反映时代波澜:《春蚕》思想艺术成就三题
史诗?群像?电影观:从《南征北战》想到的
艺术个性与审美主潮:水华电影创作四题
论崔嵬的戏曲片创作
个性?时代?传统:浅谈凌子风的前期电影创作
袁牧之与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初创设想与实施
纪实与创造:吴印咸的电影世界
评论家的感性与激情:从钟惦棐的电影评论所想到的
专题篇
辛亥前后商业大众文化中的现代性呈现
从“文明戏”到“影戏”:二十年代上海电影工业的奠基
中国无声电影剧作的发展演变
作为艺术运动的20世纪30年代电影
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20世纪30年代电影创作与市场互动的一个侧面
解放区电影的精神遗产
记录与表达——关于新中国纪录电影的对谈
从“盗亦有道”到“春秋无义战”: 香港黑道电影中的身份、价值和社会认同的演变
数码时代的个人化影像生产:大陆DV电影制作与传播的一些新现象
是谁在为创作指路:从历史的角度看电影批评与实践的关系
谈中国感光材料生产的发展道路:从“乐凯”停产说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