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蝉花:实现一个民族健康的伟大梦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205694
  • 作      者:
    陈祝安,李增智,陈以平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金蝉花,也称蝉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材,是寄生在蝉上的一种虫草类真菌。<br>  《金蝉花:实现一个民族健康的伟大梦想》在其前身《发现金蝉花》(陈祝安主编,香港星岛出版集团,2011年3月出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汇集当代关于蝉花在形态鉴定、分类、生物习性、化学成分、功能、营养、药理及在养生滋补和临床医学应用等方面的大量最新研究成果,以最新的资料与信息,兼顾学术上的理论性和实践上的应用性,力求用通俗的语言全面地反映蝉花研究的当代水平,一方面可供广大菌物学工作者参考,另一方面,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有助于认识蝉花,正确使用蝉花,择药配方,择膳养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br>  本书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了蝉花的研究发展历程,对蝉花的起源和民间药用做了概述,详细介绍了蝉花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长和发育、寄主与生态分布,尤其对于易被混淆为商品蝉花的一些虫草进行了对比介绍,图文并茂,展现了蝉花一些鲜为人知的奥秘。<br>  本书对蝉花无性型各种名称的来源进行了必要的考证,认定Isariacicadae是最先正确命名的蝉花的拉丁学名,而“蝉花”这个中名更是自公元5世纪以来就广为使用,因此是正确和科学的中文名称。本书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证明,蝉花的有性型并非传统认为的”大蝉草”,但有性型究竟是什么,迄今尚不能确定,有待进步的研究证据。<br>  《金蝉花:实现一个民族健康的伟大梦想》介绍了当前蝉花已知的七种蝉科昆虫寄主。解析了蝉花的生活史暂未确定的有性循环和无性循环的关系,以及在大自然状况下蝉花发生必不可缺的三个条件寄主(蝉)、病原(蝉花茵)和适合的环境。蝉的数量受到环境和蝉花的制约,不会无限制地增长,不同年间其数量会有波动;而依存于蝉而存在的蝉花受到蝉的数量和环境的影响,数量会尾随蝉的数量也发生波动。因此,只有在合适的环境里,病原和寄主间相互依存,交互作用,才会长期地共存下去。采挖蝉花时,必须考虑到这生态学的原理,不可竭泽而渔。
展开
目录
第一章&nbsp;蝉花的分类学和生物学特征<br>第一节&nbsp;蝉花的历史记载<br>第二节&nbsp;蝉花的分类学地位和形态特征<br>一、蝉花学名考<br>二、蝉花的分类学地位<br>三、蝉花的形态特征<br>第三节&nbsp;易被混淆为商品蝉花的一些虫草<br>一、奇异鹿虫草<br>二、屋久岛线虫草<br>三、小蝉草<br>四、垫枝虫草<br>五、一种产生分生孢子器的未知虫草<br>六、稻子山鹿虫草<br>七、蝉生线虫草<br>八、武夷山线虫草<br>九、异足线虫草和根足虫草琅琊山变种<br>十、发簪虫草<br>十一、成虫虫草<br>十二、长座线虫草<br>十三、牯牛降异虫草<br>十四、炭角棒束孢<br>第四节&nbsp;蝉花的生长和发育<br>一、蝉花的生活史<br>二、蝉花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br>第五节&nbsp;蝉花的寄主与生态分布<br>一、蝉花的寄主<br>二、蝉花的分布及生态习性<br>参考文献<br><br>第二章&nbsp;蝉花的人工培养<br>第一节&nbsp;菌种分离与优株筛选<br>一、菌种分离<br>二、优株的筛选<br>第二节&nbsp;菌种保藏<br>一、冰箱斜面菌种保藏法<br>二、蒸馏水保藏法<br>三、砂土管保藏法<br>四、液体石蜡保藏法<br>五、冷冻干燥保藏法<br>六、液氮保藏法<br>第三节&nbsp;菌种退化及其控制<br>第四节&nbsp;蝉花的液体发酵<br><br>第三章&nbsp;蝉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br>第四章&nbsp;蝉花的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和产品开发<br>第五章&nbsp;蝉花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br>第六章&nbsp;蝉花的药用价值及应用<br>第七章&nbsp;蝉花临床应用研究<br>第八章&nbsp;蝉花实用指南<br>跋<br>附记&nbsp;筑梦健康的人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