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历史系副教授。198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近代史硕士学位,1993年赴美,入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师从黄宗智教授,研究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2000年获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ViIlage Governance in North China.1875-1936(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中文版《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2008年和Village China under Socialismand Reform:A Micro—History.1948—2008(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本书获第三世界研究协会2009年度最佳图书奖及中国留美历史学会2009年度杰出学术贡献奖。目前正在从事两项课题的研究,一是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意识形态与历史叙事,初步成果发表于Modern China及History and Theory等英文学术期刊:另一项则为从全球史的角度对清代以来中国国家的现代改造和社会转型所作的比较研究。
展开
本书关注的是20世纪中国史学家如何为应对政治、意识形态及知识界的挑战,以及为了探索制度变革和史学本身的学科化而重新认识本国近代历史所做的不懈努力。作者论说有力,旁征博引,叙事清晰。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史家们围绕近代化或革命而建构了互不相容的宏大叙事。有关重大历史问题的解读,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知识界话语的最核心的问题。作者德州大学李怀印教授曾经以两本关于中国乡村史研究的专著(《华北村治》和《乡村中国纪事》)而享誉学界;他在本书中对诸多历史学家的作品提供了珍贵的、富有洞见的解读,并且把视角一直延伸到最近的“危机中的宏大叙事”,进而在结论中提出对中国晚近的历史展开“不含目的论的、回归时间原点的”(nonteleological, within-time)探究,同时对中国当代及今后的发展作“不预设终点的”(open-ended)的研判,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宏大叙事。无论此一愿景能否实现,所有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均应阅读此书 。同时,这本书也为如何思考广义上的历史问题,提供了借鉴。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Conrad Schirokauer,摘自美国《Choice》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