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欧盟委员会在“里斯本议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里斯本战略”,更加明确了欧盟各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创新型工业和科技研发体系;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等特征的低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德国作为西欧最大的工业经济体和重要的技术出口国,其低碳发展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效在欧盟具有代表性。
首先,在住宅部门,主要思路是对其采暖及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住宅的低碳改造工程将在投入较少资金的前提下,提升住宅各个功能结构的能源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德国政府主要通过优惠贷款和直接补贴的方式对相关工程进行支持。同时,政府还实施面向企业的环境激励政策。如对提供相关住宅解决方案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或优惠。上述措施已经对降低住宅部门的碳排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与20世纪40年代相比,2007年,德国现代住宅每平方米的能量消耗已经减少了将近40%。根据德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新建建筑能耗必须满足节能标准才允许开工。
交通运输是德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部门。在交通减排方面,德国政府出台政策促进生物燃料使用和替代车辆技术研发,从而使德国低碳交通建设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德国,使用生物燃料的税率低于其他燃油税。德国政府宣布,到2012年替代燃料车辆的研发支出5亿欧元,目标是到2020年使其公交系统中替代燃料车辆的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另外,根据欧盟新制定的汽车排放标准,到2020年,新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由2005年的159克/千米降至95克/千米。
在工业领域,德国政府的政策更倾向于采用直接监管和许可证交易促进低碳发展。德国和欧盟已经在制造业和发电行业中引进了碳排放许可证制度。同时,德国也在努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目前,德国电力工业中煤电约占50%,核电占25010。发展核电原是德国政府对电力部门进行低碳改造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反对核电的社会舆论压力骤增,因而德国政府转向着重鼓励发展更加安全、低碳的新能源,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中长期能源发展的首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