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确定技术路线与标准体系,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内是一项重大技术变革,世界各国在智能电网前面起点基本相同,中国应抓住这个时机,掌握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当前我国现有关键设备及技术标准无法满足建设智能电网的全部要求,技术创新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路径,要将智能电网的研发实施与当代电网的改进发展相结合,明确选择技术研发路线,建立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
建设智能电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电力系统和信息科技两大领域、数十方面的技术,关键在于解决技术问题。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不仅涉及保障电力快速反应、安全传输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仿真与试验技术等与电网智能化控制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还应有与智能电网相配合的储能技术,分布式电源的规划与接入技术等,智能电网管理技术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加强人才的储备,进一步加强国家综合科技创新能力。产即指企业,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制造企业很多;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院校在智能电网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储备;中国科学院、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是智能电网研究机构的代表;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是智能电网落实应用的代表。这四方面的技术力量联合起来,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才能切实搞好智能电网;而智能电网人才的积累和开发也集中在这四个方面。
要坚持自主创新,包括原理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制,对于共性技术与设备的研究,要集中各路科研力量,着眼于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尤其要有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尽快为智能电网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独立的知识产权体系,包括完善的产业链条。
(三)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基于我国的国情,智能电网建设要依据发展所需的轻重缓急,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
第一,要发展输电网的智能功能,解决当前阻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开发和传送瓶颈问题。通过新技术解决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和传输的问题,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升一个高度,而不再限于一种补充性能源。通过新技术实现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的有效并网,以及实现微电网的扩大应用,也即达到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使用。
第二,输电网和配电网智能化的齐头并进。配电网领域的需求智能化响应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而且对于有效降低网损非常重要。
第三,智能用电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减少用电负荷、提高电能质量。要继续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发展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大容量储能技术以及关注与智能电网密切相关的电动式交通运输工具研发、推广趋势。
第四,推进试点工程建设,积累智能电网建设相关经验。
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必须考虑安全性以及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每个独立的项目必须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从国艮经济的角度,从资产全寿命期的角度,分析其投入产出比,研究其投资效益。技术经济性不合理的方向应该暂缓推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高的技术和项目应优先鼓励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