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联想与联想法则掌握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考方式,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思维活动。不会联想的人,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靠联想突破的。例如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在梦中见到的蛇,联想并发现了苯分子结构。
联想为什么会导致发明?
(1)联想具有将两种或几种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在对照比较过程中能够发现他们在某点上的相似或相同因素,从而促使思维由此及彼的跳跃,激发创造性灵感。
(2)联想可以激发发明者的思维积极性。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联想,采取多种研究角度,寻求多有面的解答,从而把创造性思维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联想的经典法则:
(1)相似法则是指人脑受到某种刺激后,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同这一刺激相似的经验。如由电热毯到电热鞋;由自动开伞到自动开电扇。
(2)对比法则是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如冷风扇到热风扇;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
(3)相关法则是想起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这一刺激有关联的经验。如由教师想到无尘粉笔,电动黑板等;由儿童想到儿童自行车、儿童月饼。
联想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大学生积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赖于按照三个法则多思考事物的发展变化。
3.灵感的捕捉
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灵感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灵感的特点是带有引发的随机性、显现的瞬时性和情感思维的伴随性。这种非逻辑思维的形式特点,给它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灵感引发的随机性,说明它既无必然的逻辑思维性,也无想象思维的可能自觉性,它的出现完全是某种偶然原因诱发。灵感显现的瞬时性,是说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瞬间即消失的特点。灵感还会出现情感思维的伴随性。情感思维是指人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一种倾向或态度,起到鼓励或驱使人们追求创造成就作用的思维方式,往往以创造激情的方式表观出来。许多发明家在回忆灵感出现前总伴随有情绪激动不安,神志恍惚,灵感出现时惊喜万千,灵感出现后情绪高涨,这就表明了灵感这一特点的存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