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亡元兴,杭州结束了它作为王朝都城的历史,但运河却长存于世,随着江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运河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元明清各代对江南运河屡加修治,古城杭州作为运河线上的货物集散地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亦因此而久盛不衰。
地处运河中段的苏州,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大运河开通后,随着交往的扩大,到唐朝时已迅速发展成工商繁荣、名扬天下的江南大都市。枫桥镇是运河进入苏州的码头,来往船只都停靠于此,成为苏州城外的新兴市镇,自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苏州更是名扬中外。到北宋时期苏州城已颇具规模,城市经济已相当繁盛。有一幅宋代石刻《平江画》描绘了当时苏州城市的规模和繁荣景象。当时的城区有南北走向的河道6条,东西走向的河道14条,街道与河道并行,排列整齐,街两旁店铺林立,有米行、丝行、鱼行、船行等数十种行业。运河中船只往来如梭,当时的苏州堪为“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的工商重镇。
在苏州以北运河沿岸的常州,由于地处“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者,无不由此途出”的要冲之地,自运河修通后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这里出产的细宣、棉布、纸张在唐初就被列为贡品,大运河由城西经朝经门外广济桥,经西水门出东水门,穿城而过。便捷的交通使常州城在两宋时期就成为汇四方商贾,输八方之货,名扬海内的著名城市。
地处江南运河长江口岸的镇江,唐宋时期是江浙漕粮运往北方的转运站,自唐玄宗大规模整修运河、改善了漕船过江航道以后,运河的过江口岸由丹徒迁到京口,镇江由此得运河之利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与运输有关的手工业商业亦随之兴起,如造船、冶铁、制绳、木材加工以及纺织业的工场、作坊当时已星罗棋布,城中商业区分布在城西北运河沿线。由于镇江沿江近海,加之运河与南北相连,交通发达,唐宋时期,镇江已是运河与长江沿岸重要的商业港口城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