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中国雇员薪酬的主要文献及重要发现。
(1)关于雇员薪酬比重变动趋势的研究。对于我国雇员薪酬问题的研究,已有的文献集中于我国近几十年,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雇员薪酬占GDPLC重的变化。李扬(1992)的研究发现我国雇员薪酬比重在改革开放前较低,改革开放后则逐渐增长。向书坚(1997)、杨少华和徐学清(2000)等也有相似的发现。白重恩(2009)认为,我国的雇员薪酬比重在1995-2004年期间,降低了10.7 3个百分点,其中,2003-2004年统计核算方法的改变使雇员薪酬比重被低估了6.2 9个百分点,因此在剔除了统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后,1995-2003年以来雇员薪酬比重降低了5.4 8个百分点。王小鲁(2010)用资金流量表的数据,并且减除了2004年统计口径的调整以后,计算出雇员薪酬比重在1990-2008年间下降了10个百分点,用国家统计局的居民住户调查数据,也做了统计口径的调整之后,计算出雇员薪酬比重下降了9个百分点。
(2)关于雇员薪酬比重的国际比较。贾康等人(2010)根据Undata等来源的数据,计算了7个发达国家、3个新兴经济体和除中国之外的3个“金砖四国”的雇员薪酬,结论是我国雇员薪酬比重虽略低于发达国家,但在发展中国家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明显高于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个国家。
(3)关于雇员薪酬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蔡防认为,1998-2003年间,资本收入份额逐年上升,势必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蔡防.2 005、2006)。李实(2007)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去十年来中劳动者薪酬比重不断下降。白重恩(2009)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要素分配份额的明显变化将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4)关于雇员薪酬影响要素的研究。关于雇员薪酬比重影响要素的文献更少。比较有影响的包括李稻葵(2007)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服务业比重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使用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可以解释雇员薪酬比重下降的原因。白重恩(2009)认为,导致雇员薪酬比重在1995-2004年期间下降的原因是统计核算方法调整、结构转型以及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其贡献度分别为59%、29%和12%。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