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国银行体系在功能发挥上却存在障碍,效率更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资金总量上,资金闲置较严重。大量资金在进入银行体系后就此沉淀,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以2005年末为例,整个银行人民币存贷比例仅为67。7%,净存差达9。25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一半以上。市场上不缺乏有前途的投资机会,而资金却呆在银行里“睡大觉”,没有起到“钱生钱”的效用,资本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在融资形式上,借贷资金资本化现象严重。国有企业是银行放贷的青睐对象,而国有企业所需资金基本通过银行借贷满足,一些企业甚至将银行贷款用来炒股和投资,有些贷款企业还通过借新还旧等形式长期占用流动资金贷款。通过银行贷款,国有企业实现了股权融资的目的,却导致了银行贷款资金的资本化现象。如此一来,银行只有通过减少中小企业的放贷量,来保证自身资金的储备。
在资金期限上,存在短期存款与长期贷款的矛盾。国有企业一般都采用中长期贷款,而居民储蓄占银行存款的50%左右,大多数却选择活期存款,可能在短时间内取走。银行资金大量投入到缺乏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上,相应的灵活性丧失。
在借贷结构上,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与经济部门的贡献不对称。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一切以市场来定,市场选择的结果应是资金首先满足高收益部门的融资需求。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绝大部分贷款投向国有企业,一些机制灵活、效益好且效率高的民营企业,经常被银行拒之门外。根据银行数据统计,银行对非国有部门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仅为30%。
在中国,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是银行体系的主体,在存、贷市场处于寡头地位。这些银行依然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利润最大化不是唯一目标,其高管人员更看重的是行政职务的升迁,而非经济激励。再加上金融生态欠佳,不少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庇护下明目张胆地逃避银行债务,在多次博弈后,处理不当,还有可能会招致“乌纱帽”不保,“疲惫”的银行出于谨慎考虑,很有可能不再放贷。
其次,资本市场稚气未脱。
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之快,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尤其是近两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总额比例有了快速提升,升至40%左右,但整体规模依然偏小,远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甚至低于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结构失衡问题也较为突出。
就股票市场而言,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规模较小,中小企业板还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且行业覆盖面窄,创业板虽然潜力无穷,却仍是初出茅庐。交易品种和数量的不丰富,交易机制的有待完善,收入模式单一,使得证券交易所竞争力有待提高。
在债券市场,公司债券品种缺乏是最大遗憾,只有少量的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公司债、可分离交易公司债以及上市公司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仅占债券市场总量的4。1%。作为企业融资的一种途径,公司债的品种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融资的难易程度,品种多则意味着条条大路通资金,而品种少自然会有选择和过滤,极有可能将一些资质优良的中小企业筛选出来,关闭其通过发行债券的融资大门。
与前两者相比,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市场,更是深馅在规模小、结构简单且品种不足的深坑里,虽然也有大量中介机构出现,其实力仍不敢让人恭维。
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并发展于新旧经济体制的剧烈摩擦和尖锐对抗的夹缝中,是对抗与“磨合”的结果,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先天不足”的制度缺陷,结构失衡的“后天失调”应运而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随着经济的大步向前迈,一切制度都走在完善的路上,资本市场也会朝着太阳,一步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形成,中国市场终将完全被纳入全球经济。真正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制度,并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改变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依赖银行解决的局面,避免中小企业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出现资金紧张引发倒闭。
而一个健全有效的金融体系,就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既可以为大企业融资也不会嫌弃中小企业,既可以融资给成熟企业也可以融资给新生企业,既可以给公认的优质行业、企业融资也能给业绩一般、质量非常的企业融资。当然,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肯定是融资青睐的对象,无论是以股票、公司债为主的直接融资,还是以银行、租赁等手段的间接融资,都会把中小企业奉为座上宾,不会把他们排斥在大门之外,这就是所谓金融体系的“大同世界”。P8-9
……
展开
我们正力图解决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也是在破解中国经济的结构难题。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只有让金融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契合中国经济的实际需求,让金融市场的每一根血管都能顺畅地与经济发展连接,才能实现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周德文会长常年为中小企业奔波,相信他有更多的亲身体会和感悟,有更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战经验!这也是这本书最值得推荐之处。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
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时,周德文不遗余力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为企业排忧解难。现在,他将自己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独到经验与心得,凝结成这样一本书,相信一定能够带给中小企业很多启示。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