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54499
  • 作      者:
    温茜茜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由温茜茜著的《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在梳理已有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本书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得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属于市场驱动型和劳动力驱动型发展模式的结论,并给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找到新的发展驱动力以升级其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展开
内容介绍
  由温茜茜著的《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结合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归纳与演绎等方法进行论述。*先,从理论研究来讲,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研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再总结出来的。而产业发展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对产业发展过程的总体刻画和研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和动力。通过对产业发展的这两方面的探究,可以得出其发展模式,即在发展动力作用下的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所以,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框架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产业发展作用机制和动力研究,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别、绩效评价、模式优化研究。其次,在实证研究上,我们可运用这个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框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本书在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之后,对其发展动力进行分析,*后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绩效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
  同时,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包括技术创新。产业系统所依赖的创新体系决定了产业内部的发展动力。创新体系推动了产业的发展过程。技术创新可分为流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两种类型。产品创新是有意识的研究开发活动与科学进步所产生的,一般发生在创新过程的初期。产品创新时务必通过相应的流程创新。有学者认为,在创新的完整过程中,尤其是在其中一个产品创新被深深关注后,应该“通过对制造程序的周期性或者产品特性升级,来完成产业改进”。对个体企业来讲,技术创新既有可能导致企业由于不适应变化被淘汰出局,也可能会为它们提供新的进入产业的机会。企业引起优胜劣汰的产业发展表现为技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因而,技术创新被认为是环境条件改变和全部产业系统运动的搅拌器。这一基本动力因素主要是通过对组织战略和市场结构的影响而发挥用途的。
  创新推动变迁的过程是什么呢?创新的产业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过程可理解成:局部制度创新—创新扩散—群体技术创新—个体企业技术创新—企业适者生存,不适应的被淘汰—产业成熟、产生、成长或者消亡。这个过程由个体发起并由群体推行,完成全部产业的发展和制度变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制度从个体产业到群体产业,这是一个缓慢的并逐渐前进的过程。
  只从技术创新来讲,它的组成是由下面的过程来实现的:开发与研究、创新扩散、技术创新、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变动。每个过程都同时存在多种活动,比如实施、投入产出、决策管理、辅助支持和信息传输等。个体比较优势的产生是个体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导致的产业分工深化,这主要体现在信息、人力资源、知识等基础性要素的独占利益,从而生产率水平的差异性发生了,内生比较优势就被认为是这类差异优势。经济行为的主体通过对自然资源或者资本、劳动和土地等传统要素占有上的不同而形成,这属于外生比较优势。因此信息和知识等新型的基础性生产要素的差异是内生比较优势的主要来源,而企业个体的创新行为可以带来这类特殊的差别性优势。通过生产中特定专业知识的长期积攒累积而形成的生产率优势,也被认为是专业化优势。所以可以认为,专业化优势获得代表着分工的深化,而创新行为以获得某种专业化优势为目的。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本书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
2.1 产业组织理论
2.2 产业集群理论
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一):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3.1 产业发展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表现为产业生命周期)
3.2 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集合性(表现为产业集群)
3.3 单个产业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产业生态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第4章 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二):产业发展动力研究
4.1 产业发展演进的作用机制
4.2 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
4.3 产业发展的外在推动因素
4.4 各因素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三):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优化及评价体系研究
5.1 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和研究框架
5.2 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及其意义
5.3 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和选择
5.4 产业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一):产业发展特征、趋势和发展规律分析
6.1 当代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6.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6.3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二):产业组织分析
7.1 市场结构.分析
7.2 市场行为分析
7.3 市场绩效分析
7.4 实证分析——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绩效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三):产业发展动力分析
8.1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市场动力
8.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动力
8.3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资本动力
8.4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动力
8.5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制度动力(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第9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四):模式的类型、绩效分析及模式优化建议
9.1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
9.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的绩效分析
9.3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10章 总结
10.1 总结
10.2 创新之处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