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自序:理性面对大学生失业现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供求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第三节 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特征
第四节 工作搜寻、配置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问题归因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新解:行业垄断的视角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收益偏低分析:劳动力流动的视角
第三节 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分析: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滞后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效应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难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第三节 城乡高考弃考现象比较研究: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难与城乡高等教育需求差距扩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学生就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新解:博弈论的视角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经济学分析:理性人的视角
第四节 大学毕业生“蚁族”现象新解:理性人的视角
第五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倾向分析:教育收益的视角
本章小结
附录职业选择的十大关系
第七章 大学生特殊群体就业问题
第一节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特征、成因及对策
第二节 农村籍大学生与青年农民工就业比较研究
第三节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经济学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认知、工作搜寻与高校就业指导
第二节 弹性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思路
本章小结
附录1 经济学与人生艺术
附录2 论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劳动力供求、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市场分割、行业垄断等多个角度,对十几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领域中的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为主。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共分为八章,各章节既有较强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具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归因、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效应和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大学生就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大学生特殊群体就业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等,重点分析了自愿性失业、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大学生“蚁族”、城乡高考弃考、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等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