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107395
  • 作      者:
    熊剑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风趣地描绘了中国古代谍战史。讲述你所不知道的谍战谋略与故事。了解谍战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展开
作者简介

  熊剑平,男,1973年9月出生于安徽巢湖。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讲师。2005年获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军事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兵学史和《孙子兵法》。出版有《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六韬、鬼谷子诵读本》《权力的掌控——军机处》等专著,并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军事历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从上古到清末,谍战的产生和发展是古代战争的一大表现形式。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垓下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战役却鲜少有人知道在这些战役暗处的谍战较量。《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按时间顺序系统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谍战故事,深入挖掘了用间、行刺、信息收集与分析对战争的巨大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恢弘战争的背后,正是人们一直以来忽视的暗处较量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走向。

展开
精彩书摘

  苏秦覆齐
  苏秦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历史上,他们二人长期以一纵一横而相与闻名。但是,根据出土文献,苏秦本是燕国派往齐国的间谍,一直在帮助燕昭王从事着颠覆齐国的活动。也就是说,苏秦的真实身份曾被千年埋没,作为战略间谍的他,也因此而遭到千年误解。
  苏秦(?—前284),字季子,东周洛阳人,曾受封“武安君”,战国时期著名的战略间谍,来因“游说诸侯以显名”,并在战国末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苏秦曾用功学习纵横家的学说,据传他也是鬼谷子的高足,却没有办法取得功名,因此而郁郁不能得志,甚至惹得“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苏秦也曾试图以“义兵”理论前去秦国游说秦王,却同样没有获得成功。屡经挫折之后,苏秦没有灰心丧气。不久之后,他得到周书《阴符》,如获至宝,反复揣摩,于是获得飞速进步。
  苏秦再次踏上谋取功名的道路,是从燕国开始的。战国时期,燕与齐是邻国,燕弱而齐强。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大举发动进攻,燕国的国都被齐军占领,燕军几乎尽数覆灭。燕昭王即位后处心积虑地要报仇,踌躇满志的苏秦恰于此时来到燕国,并自愿冒险赴齐国从事间谍活动,自此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间谍生涯。
  这时候的齐国由湣王执政,实力非常强大,并同赵国保持着密切的盟友关系。故此,燕昭王授予苏秦活动的战略方针就是“大者使齐毋谋燕,次可恶齐赵之交”,使得齐国不再将战略矛头指向燕国。所以,苏秦到达齐国之后的第一步棋便是破坏齐、赵之间的联盟关系,第二步棋便是使得齐国“西劳于宋,南疲于楚”,令齐国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中逐步削弱自己,并在攻打宋国的过程中得罪其他几个对宋国同样虎视眈眈的大国,在四面树敌的同时,也使得自己陷入危难险境,从而为燕国复仇之战赢得机会。
  苏秦于公元前300年奉燕昭王之命第一次来到齐国,似乎未能取得任何成果就被迫返回。回到燕国之后,苏秦一直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赶赴齐国从事间谍活动。公元前289年,看到齐国和赵国断交,并和韩、魏关系恶化,燕王于是派苏秦第二次赶往齐国,再次进行间谍活动。
  这一次,苏秦以使者的身份出使齐国,随行携带了大量的猎物,由此获得直接面对齐王的机会。面对齐王,苏秦终于可以尽情施展其出众的口才。苏秦谎称韩、赵、魏三国希望同联合燕国共同对付齐国,被燕国拒绝,接着,苏秦便向齐王献上战车等厚礼,齐王对燕国和苏秦的戒备之心渐除,甚至就秦国邀其称帝之事,向苏秦征询意见。
  当时列国争霸的形势是,齐、秦实力最强,属于一流强国,至于韩、赵、魏等其他国家则只能属于二流国家。这两个强大帝国,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都具备统一天下的强劲实力。所以,秦国一直也将齐国视为主要的竞争对手。秦国希望让齐国称“东帝”,而自己则称“西帝”,共同主导诸强争霸的格局,但最终目的却是让齐国成为对方诸强的众矢之的,以争取更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齐王对秦国的意图看得不是非常清楚,所以一度准备同意秦国之请。对此,苏秦及时进行了劝阻。为了麻痹齐王,换取齐王的信任,达到疲惫齐国之师的目的,苏秦极力劝说齐王不要称帝,以免成为众矢之的。齐王非常相信苏秦的一番分析,对于他的忠心不再怀疑。这时,苏秦竭力怂恿齐王,齐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实力,应当攻打宋国。齐王被苏秦说动,立即发兵攻宋。
  宋国虽然是三流小国,但是由于是处于大国的夹缝之中,必然地牵动着各方的利益。故而,齐在攻打宋国的同时,一面必然地与秦、楚等国关系越来越差。但这时的齐王受苏秦的诱导,只被眼前利益牵着鼻子,在一条通往深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久之后,苏秦自愿充当使者,前往燕国和韩、赵、魏,说服他们组成联军共同伐秦。苏秦希望韩国等做先锋,而燕国不稍微滞后,故一再劝阻燕昭王推迟攻齐计划却不幸招致燕王误解。苏秦因此致书燕昭王坦白心迹,希望燕王“慎毋令群臣众议攻齐”,即不要和大臣们公开讨论攻打齐国的事情。这一方面是为了自身保密;另一方面,他担心燕王受大臣们议论的影响,随后对自己的信任有所动摇。
  这期间,苏秦的可疑形迹差点就被发现。齐王一度派人来和苏秦进行对质,结果被苏秦巧妙化解。这之后,苏秦为了继续破坏齐、赵关系,再由赵国匆忙赶赴齐国,极力推动齐国继续打定主意攻宋。因为燕昭王交给苏秦的使命之一是要使得齐国“西劳于宋”。宋国在齐国的第三次进攻中终于陷落。齐国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惨重。宋国的灭亡引起诸侯的一片恐慌,大家一致认为齐国已对各国构成了最大威胁。所以,齐国同秦国的友好未能持续多久便宣告终止。而且,就在齐国攻下宋国后不久,韩、赵、魏便开始酝酿联合秦国一起伐齐。这期间,燕国也积极参与其中,不过燕国必须在表面上维持和齐国的友好。这不仅对苏秦在齐国的生存有利,也为联军下一步攻打齐国留下了一个隐蔽的方向。
  五国联军的正式成形是在公元前284年,其标志是燕昭王悄悄赶到赵国同赵王会晤。联军由著名将领乐毅率领。乐毅是燕将,但此时的身份也已变成赵国人。苏秦作为内应,当然会将齐国的设防情况悉数向乐毅汇报。这也可能是乐毅能顺利拿下齐国的关键原因之一。苏秦并且劝说齐王在燕国方向可以不必设防,以集中力量对付西线之敌,因为燕国是决不会反齐的。齐王竟相信了他,并按照他的建议去进行布防。这样一来,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从燕国方向对齐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所到之处并无强力抵抗。乐毅在军事战线上的胜利,固然显示出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但也与苏秦的行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乐毅在战场上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重大胜利,一步步导致苏秦间谍身份的逐渐暴露。齐王做梦也没想到,长期以来,一直在身边关心并帮助自己的人,竟是个最危险的敌人。苏秦并没有机会脱逃,齐王一直当他是左右手。或许,这时的苏秦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他看来,为了他所忠于的燕昭王,齐国的覆灭是最重要的。气急败坏的齐王立即对苏秦施以车裂的重刑。
  苏秦在齐国行间获得极大成功,但最终却因为身份暴露而被齐王处死,既是孙子所说“反间”,同时也是一名“死间”。由于众所周知的特殊原因,间谍行事多为隐秘,功业一般不显,很多时候人们都习惯把间谍比喻成无名英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由于史料不足,或者说是司马迁记载历史的时候发生了一些错乱,导致人们对于苏秦这名死间曾经历了长达两千年的认识误区。今天,当我们依靠出土资料解开这巨大的谜团之后,不由得不在感叹时光埋人的同时,也对苏秦和像他这样的间谍们更多一重敬佩之情。那些深藏不露的间谍们,一定需要经历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苏秦一直牢记着燕王赋予他的颠覆齐国的使命,虽然中途也发生过动摇,但他最终没有变节。他长期经营、一以贯之,集“伐交”与“用间”于一身,其胆识、才干等无不令人刮目相看。在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事件中,苏秦具有高超的临事处置和便宜行事的能力。他既要谨防暴露身份,又要积极运作有所作为,事事都需要当机立断、果敢决策,集谍报经营、战略分析、谋略运用和军事外交等多种能力于一身。他的这些素质和才干,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间谍。孙子曾说:“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苏秦当是孙子所说的“上智”之人。
  ……

展开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谍影乍现(夏商周时期谍战)
女艾间浇
伊尹灭夏
吕尚伐殷
第二章 暗战渐起(春秋战国时期谍战)
秦郑恩仇
巧收由余
楚材晋用
勾践行间
子贡救鲁
奇计救赵
张仪多诈
苏秦覆齐
荆轲刺秦
第三章 巨谍层出(两汉时期谍战)
酒徒善谋
陈平反间
张良用间
凿空西域
班超定远
汉末谍云
曹操诈术
死间张松
第四章 谍云密布(魏晋南北朝时期谍战)
羊祜识人
石勒善间
祖逖北伐
为间所败
朱序诈降
巧设间计
孝宽传谣
第五章 以间博弈(隋唐时期谍战)
公主被废
裴矩经商
乡间建功
侦察先锋
李靖间计
胡人叛变
戍边谍战
藩镇谍云
死间马景
第六章 间计纵横(两宋时期谍战)
宋祖心术
和尚架桥
巧设榷场
元昊善间
法崧冒死
身份迷离
岳飞破齐
反间秦桧
第七章 暗流汹涌(明清时期谍战)
明祖间术
僧人道衍
边境谍影
阳明平乱
乡间赵臣
死间夏正
间谍助阵
辽沈谍云
名将冤死
宝岛谍战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