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计方法与审计效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7609
  • 作      者:
    魏安学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魏安学,1965年2月生,江苏省建湖县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高级审计师。曾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特约审计研究员、浦东新区人民陪审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法学士,经济学硕士。曾从事社会审计。兼职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外聘教师。以及从事统计管理、政策研究和体制改革工作,多年在财经监督和审计实务一线。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经管理和审计创新等。在《新华日报》(南京)、《审计与经济研究》(南京)、《审计月刊》(武汉)、《中国审计报》(北京)、《中国审计》(北京)、《社科研究》(香港)等报刊。公开发表财经及审计方面文章百余篇。公开出版专著《财经监管与反腐败经济机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审计方法与审计效能》内容包括:初论审计基础方法、审计基础方法的缘起内涵、审计本质是审计基础方法决定因素、审计基础方法的功能作用、简论审计具体方法、释放审计体制效能、提升当代审计效能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审计方法与审计效能》:
  日本《会计大辞典》对审计的定义:“与任何一方无关的第三者检查一个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以及会计组织和会计行为是否正确或恰当,并将查账户结果报告要求检查者的一系列行为。”
  检查是否正确或恰当是指检查被审计事项是否如实反映事实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或业务惯例,同样是“确定事实、衡以尺度”。
  美国审计总局(GeneralAccountingOffice,GAO)1972年对审计下的定义:“审计一语,包括审查会计记录、财务事项和财务报表。但就审计总局的全部工作来说,它还包括如下内容:①查核各项工作是否遵守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②查核各项工作是否经济和有效率;③查核各项工作的结果,以便评价其是否已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结果(包括立法机构规定的目标)。”
  审查会计记录、财务事项和财务报表,是审查财务会计事项和账户表资料的真实性,确定经济活动客观实际情况。至于对照审计标准,判断审计事项合乎法律或规章制度以及是否经济有效,属于衡以尺度范畴。很明显,其基础方法是“确定事实、衡以尺度”。
  加拿大学者、特许会计师RondenyJ.Anderson将审计定义为:“审计是为了决定报表、决算表或其他主张和所制订的标准之间有无不一致的地方,而对有关证据进行检查的过程,即检查有关事项是否符合审计标准的过程。”加拿大学者的定义,一样表达了“确定事实、衡以尺度”的审计基础方法要求。
  中国审计学会于1989年就国内过去表述的各种审计定义的主要论点进行了集中深入探讨,将审计定义为:“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这是我国著名的91字长式审计定义。审查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相关事实加以认定,并就其是否符合法律,是否合规有效加以衡量,从而得出审计结果。其基础方法也是“确定事实、衡以尺度”。
  1997年10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科研所、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审计出版社四家单位发起的审计定义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上,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看法,提出了一个29字的简明审计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户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这个简明定义,涵盖了审计最主要的六个方面:指出了审计监督的性质——独立性,隐含了审计主体是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以外的独立的机构和人员,指出了审计对象或客体是财政、财务收支,说明了审计的方式方法是检查会计账户目,明确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归纳了审计的目标是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
  ……
展开
目录
审计方法篇
第一章 初论审计基础方法
第一节 审计基础方法的缘起内涵
一、审计本质是审计基础方法决定因素
二、审计职能内在地约束审计基础方法
三、审计定义是对审计基础方法的诠释
四、审计要素是审计基础方法基本框架
五、审计假设是审计基础方法立论基础
第二节 审计基础方法的理论依据
一、审计基础方法的哲学依据
二、审计基础方法方法论依据
第三节 审计基础方法的直接证明
一、审计方法体系贯通着审计基础方法
二、基础方法的特点导出审计基础方法
第四节 审计基础方法的功能作用
一、达到审计目的依赖于审计基础方法
二、实现审计目标依赖于审计基础方法
三、履行审计职责依赖于审计基础方法
第五节 审计基础方法的生命张力
一、审计基础方法适用于绩效审计
二、审计基础方法适用于行为审计
三、审计基础方法适用于新型审计
四、审计基础方法随审计实践发展
第六节 审计基础方法的主流思想
一、账户入手法的主要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二、账户入手法并非审计基础方法的理由
三、“确定事实、衡以尺度”才是审计基础方法
第二章 简论审计具体方法
第一节 财政及企业审计方法
一、财政审计前被审计单位应做的工作
二、分析财政报告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
三、审计监督介入政府采购活动的模式
四、企业审计可以从分析银行账户入手
第二节 绩效审计的基本方法
一、以专项调查推进绩效审计
二、着力打造开放型绩效审计
第三节 结合型绩效审计方法
一、结合型绩效审计的必然性
二、结合型绩效审计的结合点
三、形成结合型绩效审计机制
四、结合型绩效审计项目选择
五、提炼结合型绩效审计报告
六、结合型绩效审计的路线图
七、结合型绩效审计考核标准
第四节 巡查稽查联动审计法
一、审计巡查审计稽查基本含义
二、探索建立审计普遍巡查制度
三、试行过程监控审计稽查制度
四、审计巡查调查稽查三查联动
第五节 尝试“点位法”审计
一、审前调查中明确要点
二、审计方案中确定重点
三、审计查证中消除疑点
四、审计日记中避免盲点
五、审计报告中突出热点
六、审计整改中找准切点

审计效能篇
第三章 释放审计体制效能
第一节 审计路径与方向
一、审计是一双经济社会的眼睛
二、尾巴永远不可能成为真的腿
三、审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运用
四、审计信息生命在于质量效率
五、科学发展观下审计发展路向
第二节 社会审计管理
一、关于社会审计之漫谈
二、平行性社会审计体制
三、审计咨询业的新空间
四、注册会计师事业误区
五、注册会计师风险回避
第四章 提升当代审计效能
第一节 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一、审计结论执行对策
二、审计观赏犬无牙虎
三、初论审计力度强度
四、强化国家审计监督
五、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六、审计建议、审计结果
七、审计建议的立交桥
八、形成审计谏言机制
九、追求国家审计绩效
第二节 推进审计文明建设
一、构建和谐审计文化
二、走上和谐审计之路
三、建设和谐审计队伍
四、着力点在思想疏导
五、铸造现代审计精神
第五章 激发系统审计效能
第一节 激发审计主体资源系统效能
一、基于需求配置审计资源
二、纵向审计资源配置方式
三、横向审计资源配置方式
四、审计环境资源协同方式
第二节 激发审计组织资源系统效能
一、现场检查与整改处理分离
二、强化审计机关的统筹效能
三、加强财政审计的组织效能
四、提高审计预算的控制效能
第三节 激发审计人力资源系统效能
一、全系统开发审计人力资源
二、全系统建立动态审计组织
第四节 激发审计信息资源系统效能
一、建立健全系统审计的基础信息平台
二、建立健全系统审计的动态信息平台
三、建立健全系统审计的作业信息平台
四、建立健全系统审计的报告信息平台
五、建立健全系统审计的问责信息平台
第五节 激发审计程序资源系统效能
一、系统利用现有审计程序
二、开发利用新型审计程序
第六节 激发审计技术资源系统效能
一、选择恰当高效的系统审计类型
二、采用合乎要求的系统审计模式
三、现代数据环境下系统审计技术
四、内在配套的系统审计考核方式

审计案例篇
第六章 简述审计案例方法
第一节 论述型审计案例方法
一、虚假报表的危害猛于虎
二、财政周转金问题的扫描
三、寻找体育馆的预算绩效
四、围绕政策开展社保调查
五、储蓄政策执行情况调查
六、储蓄是幌子集资才是真
七、函证中投资人意外受益
第二节 叙事型审计案例方法
一、往来掩盖下的“小金库”
二、月光工资
三、“绕道”的收获
四、财政的无奈
五、掀起金融企业“小金库”的盖头来
六、集资管理:一半清醒一半醉
七、矫正期货经纪机构违规行为
八、审计送你一片绿意
第三节 夹叙型审计案例方法
一、去控办经历一回办而不控
二、从容开过赤字的轿车
三、打“假存款”
四、“咨询”的扭曲
五、变味的业务招待费及其他
六、信托贷款:江南江北雪漫漫
七、投资:为伊消得人憔悴
歌唱审计人
大国审计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