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衰退到新增长: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发展轨迹》:
3.奥巴马执政表现拖累民主党中期选举选情。中选前,不少民主党国会议员就担心奥巴马的支持率低下现象会影响其2014年中期选举,表示在中选前要与奥巴马划清界限,保持距离,以避免沾上奥巴马的“晦气”在中选中遇“滑铁卢”。然而,中选的结果是共和党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大胜民主党,稳稳赢得参议院多数席位。在奥巴马总统任期的最后两年,共和党已完全控制美国国会两院。此外,共和党还在几个关键州的州长选举中获胜,包括佛罗里达、伊利诺伊、马萨诸塞、马里兰、密歇根、俄亥俄以及威斯康星,让民主党在国会的挫败雪上加霜。有媒体评论认为,6年前顶着巨大光环上台的奥巴马,现在却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谁与他在一起,谁就会输掉选举。更严重的是,中选结果对奥巴马政府余下任期执政施政不利。中期选举是对奥巴马第二任期执政表现的“全民公投”,也是决定未来两年美国政治版图和两党争斗格局的重要风向标。由于民主党在国会中选中受到挫败,奥巴马在其执政的最后两年里将成为“跛脚鸭”,其政府的施政和治理能力将受到共和党掌控多数的国会掣肘。对奥巴马而言,中选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共和党并未能占据国会的2/3议席,也就是奥巴马保住了否决权,不至于完全丧失行政首长的权威。
(七)经济全球化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1.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陷入停滞整顿期。
一是金融危机放大了全球化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负面效应。制造业外包带来的担忧和反思加深,美欧一贯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受到了制约,“去全球化”“后全球化”呼声渐高,“经济再平衡”、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措施不断出台,一些西方国家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在减弱,全球化的风险日益加大且难以驾驭。2009年2月中旬,美国参、众两院在《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夹带了“购买美国货”条款,在全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但仍然改头换面进入了奥巴马总统签署的8000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最终文本,要求计划支持项目所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