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改革与转型》:
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使工业发展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尤其是新兴制造业获得了空前大发展,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第一、二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迅猛提高,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生产获得了空前大发展。在此条件下,产业结构呈现一种明显的高级化趋势: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第一、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呈不断缩小趋势,非物质生产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则明显提高,国民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化”趋势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地位大大上升。各国经过战后30年左右的发展,即从70年代起实现了由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变。另一方面,在科技进步的作用下,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了深刻变动,特别是工业内部结构不断向高层次演进、升级。当前,西方国家正处在向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知识型”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
三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
按照西方国家的通常分类,国民经济部门构成一般划分为三大产业类型,即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第二产业(能源、采掘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商业、交通运输、通信、银行、金融和保险业以及其他各种服务行业)。第一、二产业属于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漫长时期内,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一直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构成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第一、二产业无论其产值还是就业人口,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战”后,伴随着科技进步背景下工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西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各国经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尤其是50~70年代初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因经济危机曾经出现多次周期性经济波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