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科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486233
  • 作      者:
    陈薛俊怡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从萌芽、完善、发展、鼎盛、衰落到灭亡的全过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
  
  由于朝廷对武举采取这种“走走停停、犹犹豫豫”的态度,影响所致,就在社会上造成一种“重文轻武”的思想定势。北宋名将狄青,因战功卓著,官至枢密副使。但由于狄青非文科进士出身,所以被朝臣所轻视。狄青发牢骚说:“我与宰相韩琦职位一样,功劳不比他少,我只差一个进士及第。”宋真宗时,有一次接待契丹使臣,使臣喜欢射箭,要宋朝派人伴射。真宗觉得这是件关系国家体面的大事,想找一个既有学识又善射箭而且仪表堂堂的人,大臣中只有翰林学士陈尧咨符合这些条件。陈尧咨是状元出身,亦善射箭,真宗对他说,如果愿意改充武官伴契丹使臣射箭,一定重加赏赐且封高官。陈尧咨回家禀明母亲,母亲气得拿起拐杖就打,骂道:“你状元及第,父子都以文章出任朝廷大臣,现在却想贪恋富贵,辱没家门!”可见这种重文轻武风气影响之大。
  造成这种重文轻武的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历史上除了军阀割据时期外,一般都由文官领导武将,这有利于中央集权。一个文进士出身的人能较快地得到重用,“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许多老将只能俯首听命了。
  历代武举英雄谱
  1.唐朝的“擎天柱”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年),陕西华县人。他身长七尺有余,体形十分剽悍,是标准的关西大汉。唐玄宗开元初年,应武举考试,武艺高强,拔为“异等”。当时还没有武状元名称,“异等”就是武进士第一名!郭子仪中武举后,初掌宫禁宿卫事务,后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驻军今宁夏和内蒙古一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举发展史
第一节 隋唐时期:科举的创始与确立
科举制度的渊源
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度的确立
隋唐时期科举科目的设置
第二节 宋元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
宋代科举制度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辽代的“一国两制”科举制度
金代:南北选与女真进士科
元朝科举:时断时续,左右两榜
宋元时期科目的设置
第三节 明清科举: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代三途并用科举制度的确立
清代举人任职的铨选方式
明清科举考试等级森严
明清时期科目设置简明规范
第四节 中国历代武举
历史上的重文轻武现象
历代武举英雄谱
武举考试的内容与规范
第五节 科举制的终结
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共同批八股
科举制度的消亡
历经千年的科举成就
科举对外国考试制度的影响

第二章 科举制度与规范
第一节 科举应试的基本程序
童生和秀才
贡生和监生
乡试和举人
会试和贡士
殿试和进士
第二节 科举应试科目的设置
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
古代科举考试的方法
古代科举考试的程序
科举考试中名额分配政策的演变
第三节 科举考试的范围与标准
明经类科目的考试范围
实用类科目的考试范围
进士科的考试范围
第四节 科举考试方式的规范与标准
标准化的考试方式——帖经
注重能力的经义考试方式
第五节 八股文与试帖诗
八股文的形成与发展
八股文的弊端
八股文的积极意义
试帖诗
第六节 科举报考与应考
考生身份的限制
考生应考经费的来源
科举考生的食宿
应试考生的必备用品
科举考试的场所

第三章 科场舞弊和反舞弊
第一节 科场舞弊手段
代考:乔装打扮冒名替
夹带:东塞西藏为小抄
传递:场内场外传题忙
割卷:偷梁换柱活切头
竞投:通榜、行卷与纳省
第二节 科场规范与反作弊
初期科场规范
严刑重法防舞弊
建科举户籍制革冒籍应举弊端
推行别头试、锁院制以避亲嫌
内帘与外帘的分工
规范的考试程式
明清科场文字狱一斑

第四章 科举与教育
第一节 科举制度与官学教育
唐代科举制度与官学教育
宋代科举制度与官学教育
辽、金科举制度与官学教育
元代科举制度与官学教育
明代科举制度与官学教育
清代科举制度与官学教育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与私学教育
唐代科举制度与私学教育
宋元科举制度与私学教育
明清科举制度与私学教育
唐代童蒙教育与科举考试
宋元明清科举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