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与潜力研究:以云南为例:a case of Yunnan Provinc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5259
  • 作      者:
    杨立武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立武,男,1977年10月出生,广东省深圳人。200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并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先后任职于综合开发研究院(CDI),深圳中投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区域与城市规划、现代产业园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参与深圳市罗湖区特力吉盟黄金首饰产业园产业规划、澳门在珠三角西部城市群之发展策略、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区产业布局规划、深圳市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0)、前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研究、云南省临沧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曲靖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等30多个课题。

  王筱春,女,1964年11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产业布局与经济区划研究方向,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员,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与管制、产业布局、区域政策、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等。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42项,在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合著著作6部,获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西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与潜力研究:以云南为例》尝试从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潜力、实践规划等三个方面,探讨西部地区省域空间的发展路径与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选题缘起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为经济空间结构发展理论研究架构,以云南为例。第三部分为经济空间潜力的研究框架与实例。第四部分经济空间的优化,通过云南曲靖、临沧、云龙、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等不同地区发展规划的实际案例阐明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与发展政策。
展开
精彩书摘
  2.2.2云南经济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判断结果知,云南正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向工业化初级阶段过渡,因此它具有工业化初期的经济空间结构主要特征。按照弗里德曼的标准应该是:人口、经济向大城市快速集聚,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基于这一理论,笔者认为云南省现阶段经济空间结构应主要考虑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城镇、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四个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不仅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基础和载体,也是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包括地质、气候、水文、地形和土地肥沃程度等在内的自然条件,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基本条件,还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的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布局,进而影响到人口密度和城镇规模,从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农业时代,生产力的低下使得各种空间活动都是顺从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人为因素对自然改造的程度很低。这时,那些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且靠近河流的一些地点首先成为人类聚居地,此时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相对分散的均衡格局。进人工业化时期,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影响较大。那些拥有丰富资源,如矿产资源的地区对工业布局和工业体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区域也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核心。但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全球贸易的兴起,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作用程度正逐步降低。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东南延伸部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十分复杂,形成了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的各种自然地理景观。从国土的自然条件看,云南省大致可以分成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云贵高原的西部,也是云南境内云贵高原的主体和云贵高原景观的标志性区域,其范围是楚雄以东、玉溪以北的区域,包括楚雄、玉溪、昆明、曲靖、昭通等行政区域的大部分地区;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楚雄以西的大理、保山、丽江、迪庆、怒江等行政区域,区域内地形以典型的高山、峡谷为主体性景观,主要的地貌大势受横断山脉控制,地势起伏大;南部地区指云南省水热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包括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红河、文山等行政区域,是云南省水热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总之,云南省的地理环境从地形、地貌上看,其山地高原面积占了94%,坝区仅占6%,进一步可分为内地山区、边缘山区、内地坝子、边疆坝子和山问零星小坝子。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条件,进而影响到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即云南省的经济集聚与扩散始终围绕坝区进行,因而云南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具有深刻的坝区印痕,呈散点状分布于高山之间。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由多个不同指标共同反映的综合因素。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自然资源依然是很强的影响因素,此时的经济发展往往依赖于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的形成也是自然资源长期综合利用的反映。所以可以通过产业结构指标反映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2)城镇。城镇的形成、发展是需要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分工支持的,人口及产业的集中又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区位优势,而它也依赖于区域的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和历史基础。城镇是经济空间结构中重要的构成要素——节点,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态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城镇是依赖于地方的经济区位,因而,城镇在区域经济空问结构形成、演化过程的作用往往不是显性地表现出来的,而是主要通过其他因素呈现出来。云南省城镇发展主要是历史继承为主。云南省在新中国时期,不仅增加了许多新的小城镇,而且也壮大了许多已有城镇。城市是经济集聚的最佳场所,但是云南省的城镇由于受到用地条件的制约,主要在坝区发展,因此城镇就形成了云南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中的重要节点,而且也逐渐发展成为规模一等级分布格局。即特大城市是云南省经济增长的极核,而其他中等城市成为小区域的经济增长极,众多的乡镇则成为云南城市与乡村沟通的重要联系节点。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判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与潜力是明晰区域发展方向与重点的
    科学基础
  1.2  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与潜力研究的理论流变
    1.2.1  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理论流变
    1.2.2  区域发展潜力及其评估理论进展
  1.3  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与潜力研究的实证进展
    1.3.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实证探索动态
    1.3.2  区域发展潜力实证探索动态
  1.4  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与潜力研究的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一篇  经济空间结构
第2章  云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2.1  云南经济发展阶段
    2.2  云南经济空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
    2.2.1  不同经济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2.2.2  云南经济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2.2.3  云南经济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第3章  云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格局与成因  
  3.1  经济空间分布格局
    3.1.1  经济规模集聚程度
    3.1.2  经济发展水平格局
    3.1.3  各县三次产业结构的空间类型
  3.2  人口空间分布
    3.2.1  概念、测算指标及与经济空间结构关系
    3.2.2  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3.2.3  人口空间分布成因
  3.3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3.3.1  城镇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含义
    3.3.2  云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3.4  云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的特征与成因
第4章  云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
  4.1  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空间结构协调的判定标准
    4.1.1  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4.1.2  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经济与否的判定
    4.1.3  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空间结构协调互动
  4.2  云南省经济发展阶段的总体方向
  4.3  未来20年云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动趋势
    4.3.1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趋势
    4.3.2  产业空间结构发展动向
    4.3.3  云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发展动向
  4.4  优化云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的路径与抓手
    4.4.1  云南经济空间结构重组的机制
    4.4.2  云南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抓手
第二篇  经济空间潜力
第5章  省域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5.1  区域发展潜力影响因素
  5.2  影响区域发展潜力的外部环境因素
    5.2.1  国际环境
    5.2.2  国内环境
  5.3  影响区域发展潜力的内部资源因素
    5.3.1  区域性资源
    5.3.2  非区域性资源
  5.4  影响区域发展潜力的内部能力因素
    5.4.1  区域创新能力  
    5.4.2  区域学习能力  
    5.4.3  区域组织能力  
  5.5  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发展潜力主导影响要素演进
第6章  省域发展潜力影响因素时空演替规律及其效应
  6.1  区域发展潜力影响因素的时间维组合及其效应
    6.1.1  工业时代区域发展潜力影响要素的演替规律
    6.1.2  工业时代区域发展潜力影响要素演替的速度效应
    6.1.3  工业时代区域发展潜力影响要素演替的产业结构效应
  6.2  区域发展潜力影响因素的空间维组合及其效应
    6.2.1  单一发展潜力影响因素主导区域及其发展潜力轨迹
    6.2.2  多种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共同主导区域的类型及其发展
    潜力  
    6.2.3  城市区域发展潜力主导影响因素的递变及其空间效应
第7章  省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  发展潜力评价的特性
  7.2  省内县域发展潜力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7.3  省内县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7.3.1  评价指标的功能
    7.3.2  指标的逻辑关系
    7.3.3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7.3.4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7.4  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
    7.4.1  常用方法
    7.4.2  本书的评价方法
第8章  云南省区域发展潜力分异评价
  8.1  研究区域自然一经济一社会概况
    8.1.1  省内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异特征
    8.1.2  省内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
    8.1.3  云南省社会发展一一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
  8.2  云南省区域发展潜力评价过程
    8.2.1  各县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潜力主导影响因素
    识别  
    8.2.2  县域发展潜力主导影响因素剖析
    8.2.3  县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及其测算方法
    8.2.4  县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
    8.2.5  县域发展潜力评价
  8.3  县域发展潜力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
  8.4  县域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综合实力的模式与对策
    8.4.1  转化模式
    8.4.2  转化对策
第三篇  经济空间优化
第9章  经济空间结构与潜力分异在地域功能区划中的应用
  9.1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9.1.1  区划方法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9.1.2  区划过程与区划方案评价
    9.1.3  结论与反思
  9.2  武定县地域功能区划分
    9.2.1  划分方法探索
    9.2.2  武定县级功能区划分
    9.2.3  遇到的技术问题
    9.2.4  结论与讨论
第10章  不同地域功能区发展方略
  10.1  资源环境约束下昆明都市区规划指引
    10.1.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0.1.2  都市区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10.1.3  资源环境约束与昆明都市发展模式响应
  10.2  曲靖城市转型的产业支撑方略
    10.2.1  曲靖经开区转型的问题、机遇与挑战
    10.2.2  曲靖经开区产业转型规划的战略思路
    10.2.3  曲靖经开区转型发展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10.2.4  曲靖经开区转型发展的产业功能分区
    10.2.5  曲靖经开区转型发展的政策创新体系
  10.3  临沧中心城区与工业园的产城融合方略
    10.3.1  临沧工业园的发展问题、机遇与挑战
    10.3.2  临沧工业园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10.3.3  产城融合视角下临沧工业园转型的定位、产业优化与
    功能分区
    10.3.4  产城融合视角下临沧工业园转型的政策举措
  10.4  大理云龙县工业升级规划探索
    10.4.1  云龙县工业发展的问题、机遇与挑战
    10.4.2  云龙县工业升级的定位、产业优化与空间组织
    10.4.3  云龙县工业升级的政策抓手
  10.5  金沙江云南段水电移民一产业一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探索
    10.5.1  规划区及其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
    10.5.2  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机遇挑战
    10.5.3  “水电移民一产业培育一环境保护”协调规划的原理与
    方法构建
    10.5.4  金沙江云南段库区移民与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10.5.5  结语
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