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理论缺陷与可持续国民财富核算》:
代际偏好既然是建立在当代及其所有后代的社会福利构成的福利流之上的偏好,必须对每代人的社会福利作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分析代际偏好。每一代人的社会福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它与自己内部社会成员的关系来看,它是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上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的函数。从它与前后各代人的关系来看,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每代人实际拥有的消费量所产生的社会福利,它取决于代内社会成员的个数、消费偏好、收入分配方式及代内偏好等因素。这里代内偏好指社会成员对同代不同个人效用的偏好。二是留给后代的消费量给后代带来的社会福利通过代际偏好在当代产生的满足感,它取决于消费品的代际配置、不同代人的消费偏好和代际偏好等因素。后代满足感之所以会在当代产生满足感是因为每代人对后代福利都有一定程度的偏好,这一点和家庭中父辈通过子女的消费产生满足感的道理是一致的。虽然第二种满足感就其作为留给后代的消费给当代带来的满足感而言可以看成是当代的一种特殊消费产生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是通过后代消费和当代代际偏好产生的,因此和第一种满足感有本质区别。两种满足感通过资源一技术约束下的代内一代际偏好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每一代人的总满足感。
库普曼(Koopmans,1960)把上述第一种社会福利叫作单期福利,而把两种满足感产生的总满足感叫总福利。佩瑟(Pezzey,2002)把前者称为代理效用,而把后者称为代际福利。《GDP的理论缺陷与可持续国民财富核算》综合两种命名方法,认为第一种福利叫代理社会福利简称代理福利,第二种福利叫总社会福利简称总福利。因为第一种福利代表同一代人内部不同个体的消费直接产生的社会福利,这种社会福利是各代消费流中这一代人的总消费直接产生的福利,而未考虑其他各代的消费通过代际偏好间接地在这一代产生的福利,所以用代理福利比较合适。简而言之,代理福利即代理同代人内部的不同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