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上海,中国工人阶级人数最多的城市
开眼看世界:走出国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创刊《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新文明的曙光
五四运动:学生运动发展到工人运动
“马克思研究专号”:“最近文明”隆重登场
“劳动节纪念号”:走近工人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术团体或政治团体
俄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的早期联系
苏俄对华宣言:震撼力与吸引力
魏金斯基赴华: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
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设立与工作
革命局:魏金斯基建立的指导机构
社会共产党—共产党—中国共产党
翻译、发行《共产党宣言》
谈政治:《新青年》转向
《劳动界》:劳动阶级的言论机关
一个工人的宣言:联络大团体
外国语学社:培养革命青年
《中国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
北京:共产党小组,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
武汉:中国共产党武汉支部的组建与活动
长沙:毛泽东的建党活动
广州:建党与活动
济南:共产党小组的建立与活动
巴黎:在留法学生中建立共产党小组
重要的准备工作:起草纲领草案
1921年5月前的状况:张太雷的报告
莫斯科:几个组织的博弈
《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解读与探索
确定“预产期”:“新生儿”将在何时诞生
“产房”的准备:李公馆和博文女校
中国共产党初建:7个地方53人
两位“催生婆”: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7月23日:一个特别的日子
报告之一:共产党在北京的孕育过程
报告之二:共产党在广州的孕育过程
党员能否做官:争议最热烈的问题
自我塑造:会议文件的草拟
“难产”:第六次会议遭遇警察搜查
王会悟:“新生儿”的“接生婆”
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产床”
“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叫”: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主要内容
“新生儿”的最初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新生儿”的神经中枢:选举产生的“三人组合”
中共一大中央领导集体组成的不同版本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经费
关于中共的诞生纪念日和党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