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药理学基础
药物治疗肿瘤已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临床始于20世纪40-50年代。随着肿瘤细胞动力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在肿瘤临床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约有百余种,其类型多种多样,化学结构相差很大,药理作用也很复杂。近半个世纪以来,对药物治疗的作用机理认识更加深入。从肿瘤负荷的大小、细胞的异质性、给药方法、剂量强度、耐药基因、宿主因素等生物学和药理学的慨念对疗效的影响,到细胞增殖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单药治疗到多药联合化疗,到细胞毒药物联合内分泌药物、生物反应调节剂、靶向治疗药物和适时配合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肿瘤的治疗效果有了不少进步和提高。但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有待研究的问题,如肿瘤病因、发生与发展以及生物学行为的复杂和不均一性,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无病生存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许多问题还可能需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去完成。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合成的过程中,从其前体形成核苷酸,此后按一定顺序聚合成核酸。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认为DNA是模板,以DNA为模板形成信使RNA(mRNA)及各种转运RNA(tRNA)共同在核蛋白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同时生成的某些酶又负责合成DNA和核苷酸,这一较为复杂的过程就是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靶点。
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①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如烷化剂、部分抗生素、铂类等。此类药物的作用位点是DNA,主要影响DNA的解旋和复制,同时可使DNA单链或双链断裂,使其细胞分裂无法进行,以控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②影响核酸(DNA、RNA)生物合成的药物如抗代谢类药物:甲氨蝶呤、氟脲嘧啶、阿糖胞苷等。主要影响肿瘤细胞的酶系,使DNA或RNA的前体物合成受阻,最后达到DNA或RNA形成障碍,影响核酸生物合成,致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促使细胞凋亡。③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如抗生素类药物:放线菌素D、阿克拉霉素等。选择性作用于DNA模板,抑制DNA依赖性RNA多聚酶,影响RNA合成。④影响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如植物类药:紫杉类、长春碱类、鬼臼碱类。主要影响有丝分裂,阻止其增殖期的进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