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科技价值体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4536
  • 作      者:
    米丹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科技价值体系》从价值体系的角度来框定科学技术的价值,在对科技价值的分析上建立了融系统、观念和实践于一体的三要素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的提出,既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对科技价值的界定含混不清的状态,又较好地整合了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从而使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人们眼中呈现为一种结构清晰的整体。
展开
作者简介
  米丹,女,1979年生,河北正定人。河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转基因植物土壤微生态安全;中共中央党校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与社会。现任教于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科技价值体系》是在世界风险社会的视阈下,分析和透视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科技价值体系的历史形态生成,阐明了科技价值体系从传统工业社会的“单向度性”向风险社会的“反思性”的形态转变,并试图在这种转变中寻找科学技术自我完善与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机会。
展开
精彩书摘
  但同时,全球性风险也赋予科学和政治以反思性,正是这种反思性使科学和政治决策成为风险制造者的同时也具有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并成为风险社会自我重建与发展的原动力。贝克认为从古典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变不是消极、悲观的,相反,它正表明了工业社会的成熟及全面发展,并通过反思性现代性重建自身。“在21世纪的门槛上,在发达的西方世界中,现代化业已耗尽了和丧失了它的他者,如今正在破坏它自身作为工业社会连同其功能原理的前提。处于前现代性经验视域之中的现代化,正在为反思性现代化所取代。……我们正在见证的不是现代性的终结,而是现代性的开端——这是一种超越了古典工业设计的现代性。”因此,向风险社会的转变标志着工业社会开始全面反思自身。在经历了从蒙昧和宗教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次理性化之后,人类开始了第二次理性化的过程。这种转变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现代性和启蒙理性的“成熟”。
  在简单现代化和反思性现代化的历史区分上,吉登斯与贝克的观点是一致的。吉登斯认为我们已经从一种“简单的”现代社会模式转移到一种“反思性”较强的模式上。但与贝克的风险社会概念不同,他将这一时期描述为激进的现代性(radicalModernity)或晚发现代性(lateModernity)。吉登斯认为,我们上辈的社会仅由一种“简单的现代化”所构成,而今天,我们则进入了一个“反射性现代化”的时代,即我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成为我们自己行动的产物;我们的行动也反过来越来越注重应付我们自己所造成的风险和机遇,或对其提出挑战。同时,吉登斯将现代社会的晚期或最近时期看做是“激进的”并承认这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传统和自然界的日益被侵蚀。现代社会的激进化意味着被迫以一种反射性较强的方式生活”。但“反射性现代化就现代社会晚期做了一定的说明,……因为简单的或线性的现代化在世界的一些地区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东南亚,起码到最近为止是这样。在西方和发达的工业社会中,则具备了反射性现代化的条件,因为在这里,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是现代化本身都牵涉到什么的问题”。
  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更加强调制度化风险。吉登斯用四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的制度性维度来刻画现代性: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以及监督机器。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科技价值体系
一价值与价值体系的规定
二科技价值及其实践基础
三科技价值体系的结构和特征
(一)科技价值系统
(二)科技价值观念
(三)科技价值实践
(四)科技价值体系
四科技价值体系的历史演化及其合理性基础
(一)科技价值体系的历史演化
(二)科技价值体系演化的合理性基础

第二章 (古典)工业社会中科技价值体系的存在形态
一(古典)工业社会的划分
二(古典)工业社会与单向度科技价值体系
(一)科技价值系统及科技价值观念的单向度发展
(二)科技价值创造的抽离化
(三)科技价值实现中科技风险的隐匿
(四)单向度科技价值体系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第三章 (工业的)风险社会与科技价值体系的反思性特征
一(工业的)风险社会:现代性内部的断裂与科技价值体系的形态转变
二风险社会中科技价值体系的“反思性”特征
(一)风险社会理论中“反思性”的界定
(二)科技价值体系的“反思性”特征

第四章 科技价值体系的自我对抗——风险社会中科技价值体系的反思性转变
一风险社会中新的风险形式:当代科技风险
(一)“风险”的现代性起源
(二)“风险”概念的演变形式
(三)风险社会与当代科技风险
二科技价值系统的自反性
(一)科学知识的内在矛盾
(二)科学内在价值尺度与技术自然价值尺度的交叉与冲突
(三)科技固有价值尺度和科技社会价值尺度的交叉与冲突
三科技价值观念的自我冲击
(一)现代科技理性批判思潮
(二)科技政策社会化和全球化所隐含的矛盾
四科技价值创造中的质疑与挑战
(一)科技价值创造者专家系统的信任危机
(二)科技价值创造中的风险
五科技价值实现中的矛盾体现
(一)科技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二)科技风险治理中的责任缺失

第五章 科技价值体系的自我反思——风险社会中科技价值体系重建的机会及其展望
一科技价值系统内部的统
(一)科学知识两面性的反思
(二)科学内在价值尺度与技术自然价值尺度的相互融合
(三)科技内在价值尺度与社会价值尺度的协调统
二科技价值观念的自我反思
(一)科技理性走向“开放
(二)科技政策的统筹发展
三当代科技价值实现中风险的规避
(一)当代科技风险评估的民主化
(二)民主化评估模式的内在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