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貌
我们所处的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繁衍的星球。我们这个家园能孕育出有机生物,是一系列看似巧合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太阳是一颗不大也不小的恒星,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温度适宜生物繁衍;赤道面对轨道面有一个倾斜角,形成了四季的变化,促进了物种的变化;有月球为伴,形成了潮汐,为海洋增加了活力;大气层厚度适中,以氮气、氧气为主,动植物都赖以生存。阳光、温度、水分、季节、空气、潮汐,这一切因素集合在一起,实为不易,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一个与地球环境相近的星球。这些有利因素并不是稳定的,一切都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大自然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对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人类还不能准确预见环境变化的后果,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持现状,尽量减少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下面我们用食学的目光重新审视-下我们的家园:
地球表面可划分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圈。这些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上供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光、温、降水、大气)和海洋资源6大类。
1.岩石圈
地球的半径有6370多千米,表面积5.10亿平方千米。地壳是地球的表层,被称为“岩石圈”,占地球总体积的0.8%。由于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因此,又有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之分。大陆地壳一般厚度为33-35千米,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平均厚度达70千米;大洋地壳的厚度平均为6-8千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现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但基本生活还离不开脚下的土地。人类的食物,约有88%靠耕地提供。全世界陆地面积总共129.7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8亿公顷,森林面积40.2亿公顷。中国土地面积总共9.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亿公顷,森林面积2亿公顷,牧草地2.6亿公顷。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平均值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为0.1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值的一半。目前中国耕地总面积以每年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①。
2.水圈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被液态水覆盖的星球。地球的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3.62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蒸汽。全球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咸水约占97.47%,含盐量小于0.5克/升的淡水仅占2.53%,约为0.36亿立方千米。大陆冰盖、冰川和永久积雪是水圈中最大的淡水水体,占有淡水总量的75%,如果它们全部消融,海平面将升高约70米。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22.6%,为8600万亿吨,但其中一半位于800米以下的地层,难以开采。这些淡水资源人类几乎无法利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