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医刺血疗法临床手记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783839
  • 作      者:
    王振琴,马树田,胡新国
  • 出 版 社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特定的针具对人体浅表静脉、病灶或病理反应点进行针刺,并释放出血液,以驱除邪气,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对临床上的百余种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书作者是安徽省中医院的著名针灸专家,也是安徽省名老中医周德宜的关门弟子。从事中医理疗工作40余年的她用刺血疗法医治了许多疑难杂症,并将一些典型病案记录下来,集结成册,供中医爱好者和医学同仁们参考、学习。书中详细介绍了刺血的选穴、拔罐等操作,内容科学实用,指导性强,是一本较好的中医针灸学生、中医临床医生、中医养生爱好者的案头参考书,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本书共分六个部分:

1. 刺血疗法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2. 刺血疗法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3. 刺血疗法的适应证。

4. 刺血疗法的工具,刺血前的问诊、选穴及拔罐要领。

5. 刺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范围。

6. 刺血疗法的临床医案。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振琴,知名针灸专家,1954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在安徽省中医院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40余载,是名老中医周德宜的关门弟子。善将祖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灵活运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全身经络大刮痧、大拔罐、特定穴位刺血、埋线、穴位注射、瘢痕灸等,结合针灸调理、疏导患者的亚健康经络、脏腑,医治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著有《足部保健刮痧疗法》《一位针灸医生的临床手记>等书,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分别刊于针灸专刊及美国综合医学期刊。《新安晚报》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以《银针扎出健康人生——一位女针灸专家的手记》为题,连续刊登了100篇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将诊室里的这些典型病案以纪实故事的方式写出来,呈现于世,以惠享大众。
  《国医刺血疗法临床手记》里面的故事都是以患者的自诉为起端,其中也有作者的一些医学理念、治病方法、人生观、生活观,还有我的信仰、追求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这些故事有一定的可读性,其中既有治病情节,又不乏人文思想。既是一份份病例,又是一篇篇人生感悟。故事详细描绘了诸多患者的病痛历程,叙述了他们令人唏嘘的治病经历。
  读者可以从中明白,大自然在给予我们生命的同时,又不忘强加给人类一些病痛与折磨,病痛是那么的让人无助和无奈,甚至痛不欲生。但此时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一定要深信,大自然在创造人类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赐给人类五谷杂药(中药),外加五种纯物理疗法(针灸、刺血、拔罐、刮痧、穴位埋线),它们完全可以治疗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所产生的疾病。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医刺血疗法临床手记》:
  (十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发病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但仍需要进一步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慢性支气管炎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劳动力和健康。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案:智障儿的慢性支气管炎
  8岁的小晨晨是个智障儿,所以全家人对他呵护有加,倍加疼爱。爸爸妈妈更是对他倾注了多于正常孩子的关爱。从蹒跚学步到吐字发音,这些对于正常孩子十分简单的事情,可是到小晨晨这儿就变得十分艰难!可就是如此精心的照顾,孩子还是患了慢性支气管炎。从6岁开始,他就经常发病,每次都要住院吃药、打针、抗感染输液。病情反反复复,让在医院工作的母亲苦不堪言。不是害怕多花钱,而是孩子不能很好地配合,每次的治疗都是在声嘶力竭的挣扎中完成,孩子的母亲心痛不已,泪水涟涟。
  偶然的机会,孩子的母亲看到了报纸上我撰写的《冬病夏治治疗咳喘》的文章,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领着孩子来到我的诊室。问诊:病史近2年,患儿面色苍白,消瘦,纳差,经常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近期咳嗽频繁,夜里咳重。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疳积。
  治疗:首次治疗选用四缝穴,快速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数滴;再刺背后的肺俞穴,拔出近20mL紫暗色瘀血。嘱其母亲每日给孩子艾灸大椎、肺俞穴0.5h。
  1周后,孩子又来了,妈妈一脸喜气地对我说:“太神奇了,孩子仅治疗了1次,白天就不咳嗽了,夜里咳嗽的次数也大大减少,食欲也好多了。”第2次治疗选大椎、丰隆穴,刺出约10mL血,辅以膀胱经大拔罐。
  这个患儿在我这仅仅刺了3次血,所有的症状就消失了。
  半年后的一天,孩子的妈妈又将孩子带来我这,告诉我说是孩子一定要来看看王医生,他在家就经常嘀咕:“我想王阿姨了,我要去看看她!”孩子的母亲高兴地说:“孩子的咳嗽再也没有复发,现在的智力情况也比以前好多了,知道和人交流,尽管语速有点慢,但条理还是清楚的。”孩子的父亲也觉得中医的刺血太不可思议了,希望通过继续治疗进一步改善孩子的智力发育。我看着眼前这个又白又结实并有可能恢复正常的孩子,心里也开心极了。
  中医辨证分型
  1.痰湿恋肺: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脘满闷,腹胀纳呆,四肢酸困,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缓。治则:健脾利湿,化痰止咳。
  2.外寒内饮:咳嗽气喘,痰白、多泡沫,形寒怕冷,身痛沉重,口淡不渴或口干不欲饮。苔白滑,脉弦紧。治则:祛寒化饮。
  3.痰热蕴肺:咳嗽喘促,咽痛,痰黄黏稠,胸满气粗,口渴喜饮,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治则:调肺气,化痰热。
  4.肺脾气虚:咳嗽多痰,气短,喘息,恶风自汗,纳差体倦,便溏,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无力。治则:益肺健脾调气。
  5.肺肾阴虚:以干咳为主,咯痰量少或干咳无痰,痰黏牵丝,不易咯出,口鼻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舌面少津,脉细数。治则:补肺气,滋肾阴。
  6.脾肾阳虚:咳嗽时作,痰涎清稀,喘而气短,动则尤甚,畏寒肢冷,倦怠无力。舌胖大,苔白滑,脉沉细。治则:健脾胃,益肾阳。
  治疗
  1.主穴:大椎、肺俞。
  2.配穴:丰隆(痰湿恋肺);曲池(痰热蕴肺);合谷(外寒内饮);列缺(肺脾气虚);太溪(肺肾阴虚);脾俞(脾肾阳虚)。
  3.刺法:每次选主穴、配穴各1个。2周刺1次,多数患者治疗1~3次即愈。
  笔者按
  该患儿因服药太多,导致脾胃吸收功能紊乱,引发营养不良(中医的小儿疳积),从而迁延慢性支气管炎久治不愈。因为营养不良,病体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咳嗽,难以治愈。中医刺血疗法采用四缝穴点刺,挤出黏液,可以起到健脾消食、止咳化痰之效;刺大椎、丰隆,意在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化痰消炎。灸大椎、肺俞穴有扶正补肺之功。穴位的君臣佐使,相互配合,标本兼治,疾病趋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刺血疗法的概念及作用机制1

 

一、刺血疗法的概念1

 

二、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1

(一)疏经通络活络止痛1

(二)活血化瘀消肿散结2

(三)醒脑开窍镇静安神3

(四)清热解毒祛邪安正3

(五)和血养血调整阴阳4

 

第二章刺血疗法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5

 

一、禁忌症5

 

二、注意事项5

 

第三章刺血疗法的适应证7

 

第四章刺血疗法9

 

一、刺血工具9

 

二、刺血前的问诊和要求9

 

三、选取穴位和拔罐要领10

(一)临床刺血的选穴10

(二)刺血后的拔罐要领10

(三)刺血方法10

(四)刺血后的注意事项11

 

四、刺血方法的种类11

 

 

第五章刺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范围12

 

一、头面颈部选穴12

(一)百会穴12

(二)四神聪穴12

(三)印堂穴12

(四)哑门穴12

(五)迎香穴13

(六)听宫穴13

(七)素髎穴13

(八)人迎穴13

(九)风池穴13

(十)鼻通穴13

 

二、颈胸背腰部选穴14

(一)大椎穴14

(二)肩井穴14

(三)肺俞穴14

(四)心俞穴14

(五)肝俞穴14

(六)脾俞穴14

(七)肾俞穴14

(八)八髎穴14

(九)膻中穴15

(十)中极穴15

(十一)会阴穴15

 

三、四肢选穴15

(一)曲池穴15

(二)尺泽穴15

(三)十宣穴16

(四)少商穴16

(五)委中穴16

(六)阳陵泉穴16

(七)血海穴16

(八)三阴交穴16

(九)太冲穴16

(十)八邪穴17

 

第六章刺血疗法的临床医案18

 

一、内科18

(一)发热18

(二)咳嗽19

(三)头痛21

(四)面瘫23

(五)高脂血症25

(六)癫狂症27

(七)心绞痛29

(八)疟疾31

(九)慢性胃炎34

(十)高血压病36

(十一)慢性支气管炎38

(十二)中风39

(十三)脑鸣41

(十四)面肌痉挛43

(十五)假性球麻痹44

(十六)眶上神经痛46

(十七)重症肌无力48

(十八)煤气中毒49

(十九)哮喘51

(二十)晕动病52

(二十一)颈心综合征54

(二十二)溺水55

(二十三)呼吸骤停57

(二十四)中暑58

(二十五)毒蛇咬伤59

(二十六)中风闭证62

 

二、泌尿外科63

(一)血尿63

(二)淋巴管炎66

(三)急性乳腺炎68

(四)尿潴留69

(五)梦遗70

(六)急性阑尾炎72

(七)胆管蛔虫病74

(八)静脉曲张76

(九)甲沟炎78

(十)腱鞘囊肿79

(十一)毛囊炎81

(十二)指骨骨髓炎82

(十三)褥疮84

(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85

(十五)跟骨骨质增生87

(十六)血管闭塞性脉管炎88

(十七)急性蜂窝织炎90

(十八)半月板损伤91

(十九)肩周炎93

(二十)慢性前列腺炎94

(二十一)肋软骨炎98

(二十二)跟腱周围炎100

(二十三)落枕101

(二十四)网球肘103

 

三、皮肤科104

(一)痤疮104

(二)皮肤瘙痒症107

(三)夏季皮炎109

(四)阴囊湿疹111

(五)慢性唇炎112

(六)斑秃114

(七)小腿丹毒116

(八)银屑病117

(九)神经性皮炎119

(十)带状疱疹120

 

四、五官科122

(一)慢性咽炎122

(二)麦粒肿123

(三)急性结膜炎125

(四)迎风流泪126

(五)翼状胬肉128

(六)口腔溃疡129

(七)甲状腺结节130

(八)扁桃体炎132

(九)鼻出血133

(十)神经性耳聋134

(十一)酒糟鼻136

(十二)颞下颌关节炎137

 

五、妇科139

(一)痛经139

(二)产后血晕141

(三)滞产142

(四)闭经144

(五)外阴瘙痒146

(六)慢性盆腔炎147

(七)乳腺小叶增生148

 

六、儿科150

(一)小儿疳积150

(二)小儿腹泻151

(三)小儿咳嗽153

(四)小儿发热154

(五)小儿腮腺炎1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