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整体上是毛泽东对“三国文化”的批判继承,对“三国智慧”的吸纳弘扬。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本智慧的书,那么本书则把毛泽东巧取活用“三国智慧”的情况和经验,全面系统地展示到了读者面前。
全书内容划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文本的阅读,对小说作者的评论,对《三国演义》出版的关注;第二单元是毛泽东对《三国演义》哲学思想的借鉴,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阐扬;第三单元是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政治经验、人生价值的挖掘:第四单元是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战争指导经验、军事谋略技巧的吸取和运用;第五单元是毛泽东对《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漫议、鉴赏和征引。
诸葛亮与民众拥护
毛泽东最早把诸葛亮与民众(群众)联系起来,大约是在1926年。这年5月至9月,毛泽东正在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农民问题。
毛泽东曾被瞿秋白称为“农民运动的王”。他从1924年年底开始具体从事农民运动,1925年上半年在家乡湖南韶山地区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各种斗争。1926年2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紧接着在广州开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在农讲所,毛泽东讲授“中国农民问题”。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
他在分析国民革命中的工人、商人、学生与农民问题的关系时指出:国民革命的学生,有学工的,有学商的,为什么不去从事工商业,就是农民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的学生多半是很苦的,并且毕了业出来无处可用,故不得不革命。
毛泽东与“三国智慧”(自序)
得到《三国演义》乐不可言
爱看古代的传奇小说
务农时有空就读《三国演义》
公认的三国故事大王
给新军战友讲三国故事
三国竞争之时“令人喜读”
游历《三国演义》名城
得到《三国演义》乐不可言
我也喜欢这两本书
东华山上读《三国演义》
能看三国百分之五
长征轻装不扔《三国演义》
不读这三部书不算中国人
要看历史小说
有中国古老哲学的方法论
转战路上闲谈《三国演义》
“书中写谁的本事大呀?”
吸收其中的好东西
直到更明白为止
纵谈三国历史
想看看《关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