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百年禁教始末:清王朝对天主教的优容与历禁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3550812
  • 作      者:
    胡建华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基督教在华传教史是中国历史特别是明清史、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也占有相当的位置。尤其是清政府对西方教会在华传教的态度,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施行,在其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也应当是被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点。即使是从目前中国社会来看,有很多涉及基督教的问题都能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些甚至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包括传教的社会基础、区域、传统、观念、习俗乃至教产等。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脉络,对如何看待宗教问题,如何面对日益繁荣的文化交流与汇通,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并没有将以前的论文简单地加以扩充,而是选择了新的内容,将涉及的领域前伸到清中前期,就清王朝对来华天主教从优容到厉禁的转变,以及百年禁教的历史加以探讨,先前写的论文则被放在书后的附录中,作为传教刚刚解禁后的情况提供给读者参阅。
  虽然《百年禁教始末:清王朝对天主教的优容与厉禁》只是介绍了宗教史中的一个侧面,但涉及内容很广,时间跨度也比较长,需要查阅的资料特别多,尤其在国外现存的大量资料,除了少数翻译过来的之外,其他还没有接触到。
展开
精彩书摘
  杨光先,安徽歙县人,江南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早在明末,便以弹劾大学士温体仁、给事中陈启新而得敢言之名。
  顺治十四年(1657),钦天监秋官吴明烜首劾监正汤若望,但因证据不实,朝廷议吴明烜欺妄之罪,因遇赦得免。
  顺治十七年(1660),杨光先上奏,再劾汤若望非中国圣人之教,被朝廷申斥。于是,杨光先撰《辟邪论》,指摘天主教及西洋历法,随之再作《不得已》。并将《辟邪论》上下两篇,刊印5000份,广为散发,一时间,造成很大社会影响。
  康熙三年(1664)三月,杨光先看准时机,在前两次奏告无果之后,第三次上书参劾汤若望等潜谋造反。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顺治皇帝在位时,汤若望备受恩宠。此外,南方尚有敌对的永历政权,汤若望对清廷有其利用价值,因此,对汤若望的参劾均未采信。而在康熙即位之初,永历已平,郑成功已死,川东抗清势力被镇压,清军又攻占厦门、金门,统一大局已定。又因康熙帝年幼,由鳌拜等四大辅臣执政。鳌拜治国理政,趋于保守,意在恢复祖制,对汤若望等西洋人心存疑忌,对一切先进文化加以排斥。因此,杨光先废除新历法、驱逐在华西洋人的主张,自然得到鳌拜集团的支持。
  ……
展开
目录
一、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外国传教士
叩击国门
利玛窦们的成果
跻身清政权的首位传教士
顺治皇帝和他的“玛法”

二、从禁教谕令到宽容敕令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平反历狱与“八年禁教谕令”
康熙皇帝与西方科学
宽容敕令与天主教在华的“黄金时期”

三、从礼仪之争到百年禁教
礼仪之争?利益之争
礼仪之争争什么
礼仪之争的来龙去脉
多罗出使中国和康熙帝实行领票制度
从嘉乐来华到清王朝百年禁教

四、全国范围的禁教活动
雍正初年的福建教案
全国各地查禁天主教

五、皇位之争与宗室奉教
众说纷纭的苏努案
卷入宫廷斗争的传教士

六、来华疏通的欧洲使节
教皇特使来华
来自葡萄牙的庞大使团

七、“收其人必尽其用,安其俗不存其教”
西洋技艺,尽情享用
限制传教,宽猛相济

八、首次因传教殒命的流血事件
福安教案的经过
由此引发的各地查禁

九、两次江南教案
第一次江南教案
第二次江南教案
传教士安当、呢都前往江西传教案

十、乾隆四十九年大教案
大教案发生经过
结案后对各类人犯的处置

十一、一张地图引发两起教案
德天赐案
旗人习教案

十二、清廷禁教的制度化
制定《西洋堂事务章程》
颁布《天主教治罪专条》
严禁西洋人刊书传教

十三、嘉庆朝其他教案
马吝案
李多林案
蓝月旺案
袁在德案
刘汉作案
刘方济各案

十四、禁教政策的废除
“只有战争才能将中国开放给基督”
废除禁教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

十五、清廷禁教原因和影响
两种文化冲突的结果
对外国势力东侵的本能反应和抵制
禁教的影响是深刻的
参考书目
附录:《论成丰朝的限教政策》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