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航空史:从原始飞行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0.00     定价 ¥ 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213551
  • 作      者:
    [英]罗伯特·杰克逊(Robert,Jackson)
  • 译      者:
    李志涛
  • 出 版 社 :
    中国市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人类飞翔的梦想到飞机大量用于战争,从最早的人工飞翼到飞行上百小时、航程上万千米的无人战机,一部世界航空史就是人类飞向蓝天、飞向梦想的历史……
  百幅珍贵插图,生动精彩叙述,再现人类飞天之路。


推荐购买:
《世界航空史:从喷气机时代到未来之翼》

展开
作者简介
  罗伯特·杰克逊,曾经是一名飞行员和飞行教练。现在是一位军事、海军、飞行事务的全职作家,他已出版80多部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做出的所有重大技术进步中,航空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通过400多张照片和插图展示了有关人类征服天空欲望的设计别致、用尽一切可用资料的研究集成。
展开
精彩书摘
  《世界航空史:从原始飞行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名骑手在夕阳西坠时飞奔过来热情地拥抱这两位气球驾驶员。充满成功喜悦的查尔斯立即表示要再做一次短途飞行,这次是他自己。他爬回气球的吊舱,示意自愿的地面工作人员放飞。气球在黄昏中迅速上升,过了一会儿,当残阳的最后一缕光辉落在气球上,气球变成他们头顶上空一个鲜艳的发光气泡时,观众中发出狂热的呼叫。
  气球快速攀升至大约3050米(10000英尺)的高度。温度已经降到很低,但查尔斯几乎没有感觉。他独自身处金色日光中,而气球掠过的下面的人在降临夜幕的遮蔽下没有注意到。当光线淡出淡入地平线,这位飞行员被一个新的惊喜围绕,他意识到他成为第一个在同一天内看到两次日落的人。突然,他的右耳感到一阵剧痛——由于快速爬升至接近3千米(2英里)的高度——打扰了他的白日梦。他拉动阀门的释放线,气球开始下降,第二次梦幻飞行开始后半小时,他降落在距离内勒3英里的一片耕地上。
  雅克·查尔斯到底是经受不起这种传奇经历带来的绝对刺激,还是被他的独自飞行深深地惊吓,我们不可能知道。我们知道的情况是他再也没有飞行,虽然罗伯特兄弟(安尼和柯德特)之后又多次乘气球飞行。
  虽然从事飞行的一些先驱者借助充满热空气或氢气的气球让自己飞上蓝天,但其他人在他们能够仿效鸟儿飞翔(或尽可能接近)之前不会止步。罗吉尔·培根是其中一位;另一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1495—1505年这十年间,他似乎沉迷于人类飞行问题。类似培根,列奥纳多的想法远远超出他所处的时代;不同于培根,他将大量工程学知识应用到手边的任务中。他是阐明飞行真正原则的第一人;他知道水和空气都是流动的,而固体穿过这两个介质的行为在本质上应当是相同的。
  1505年,达·芬奇撰写了一部有关鸟类飞翔的非常详细的论著,一部用秘密的反手笔迹写就的天才著作。在教会以令人不快的方式对待那些被认为是异端看法的年代,列奥纳多费尽心机隐藏他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所做的事情。结果是他的大部分科学著作在其逝世的将近400年里不为世界所知;否贝U的话,后来的飞行先驱者就可以免受大量的心碎和悲剧。例如,达·芬奇清楚,伸开翅膀的鸟儿不能垂直下落,而是要以一定角度滑翔。他还知道鸟儿利用它们的翅膀和尾巴作为空气制动器来抑止它们的下降,而且它们还会利用上升的气流飞得更高。他甚至知道当一只飞翔的小鸟突然失去平衡时,要使其恢复安全必须要有足够的高度。达-芬奇谈到飞行的著作总共加起来大约有35000字。
  虽然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他的著作中为飞行的原理奠定了基础,但是在300年后定义机械飞行原理——重量、提升、拖拽和推力之间的关系——的是一位英国人。他就是乔治·凯利爵士(sirGeorge Cayley)。他住在靠近约克郡斯卡伯勒市的布朗普顿庄园,无疑是航空史上最有才华且多才多艺的先驱者之一。
  1804年,在实验了多款滑翔机设计模型后,凯利建造了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航空器,一架大约1·5米(5英尺)长的滑翔机,这个滑翔机装有倾斜成6度的固定翼,机身上还有一个通过万向节安装上的十字形水平尾翼。5年后,他建造了一架更大的成功空载飞行的滑翔机,有时可以携带一个人或一个大人背一个小孩飞行几码。没有关于这个机器外形的现存记录,也没有图纸,但凯利自己在1 810年留下了这段“诱人”的记录:“去年我做了一个机器,表面积为300平方英尺(28平方米),在有机会试验推进装置效果之前意外损坏;但它的驾驶和稳定性大为改进,能够通过方向舵的控制朝着任何方向向下倾斜飞行。即使在这种状态下,当有人驾驶它以全速向前奔跑,利用前面的微风,滑翔机能够具有足够强劲的向上的动力以使得他几乎脱离地面;还会经常把他拉起来,送到几码远的地方”。
  ……
展开
目录

1 飞翔之梦 
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人类何时第一次飞上蓝天。古时候的传说中夹杂着有关飞行生物和飞行机器的故事,而在很多年里伪科学将这些作为失去的文明了解飞行奥秘的“证据”。一组名为哈卡沙(Halkatha)的巴比伦法律文件据报道包含一段这样的文字:“操作一架飞行机器是一大特权。飞行的知识最为古老,是远古众神为挽救生命的馈赠。”另一部零碎的巴比伦文本——《伊塔那史诗》(Epic of Etana)——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到前2400年,描述的似乎是一位牧人飞跃中东的故事,而带他飞翔的是一只他救的鹰。一个类似的传说,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500年,包含一位名叫卡乌斯(Kawus)的波斯皇帝。

2 动力飞行先锋:1900—1914 
虽然想要成为飞行员的人们在19世纪后期争相试验各种类型的内燃机,但真正促使载人飞行出现技术革命的是1876年由尼古劳斯·冯·奥托(Nikolaus von Otto)首次展示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3 战争及和平用途的飞艇 
19世纪后半叶,乘热气球飞行已成为富人广泛接受的消遣娱乐方式。不仅如此,气球也被证明可服务于军事用途,特别是在美国内战中,它们成为观察敌情的重要手段。不过,虽然尝到飞行带来兴奋和喜悦的人群稳定增长,还是有人不感到满足。他们知道在气球里的人不可能真正掌控他的新环境;人们能够爬上云端并安全地返回,但他们落在哪里取决于变幻莫测的风向。直到一位飞行员掌握了操纵气球的一些手段,能够指引气球按照他的选择飞行,对天空的征服才开始成为现实。

4 雄鹰的坠落:世界各地的航空活动 
1914年8月,德国的帝国空军有246架飞机、254名飞行员和271名观察员。其中,有33个战场飞行小队(field flight sections),每个小队有6架飞机;8个要塞飞行小队(fortress flight sections),每个小队有4架飞机。前者归入军队的直接作战控制,一个小队指派给每个单独的部队指挥部,还有的编入作战军团;后者执行的任务是保卫沿着德国边境筑有防御工事的市镇。这些飞机中有大约一半是“鸽”式的,在战前的几年由几家公司——其中包括信天翁(Albatros)、哥达(Gotha)、鲁姆普勒(Rumpler)和德意志飞机工厂(DFW)——大量生产。没有武装的“鸽”式单翼机最高飞行速度为96千米/小时(60英里/小时)。其他服役的飞机类型都为双翼机,其中包括德国通用电力公司B.II型(AEG B.II),“信天翁”B.II型,阿维亚迪克B.I、B.II型(Aviatik B.I、B.II)和DFW B.I型。

5 环游世界 
格林尼治时间1919年7月6日下午1点54分,英国硬式飞艇R.34号俯冲向位于纽约米尼奥拉机场的停泊处,完成从东到西横跨大西洋的首次飞行。它108个小时12分钟前离开苏格兰的伊斯特褔琛(East Fortune),斯科特(G.H. Scott)少校担当这次飞行的指挥。飞艇上还有指挥英军飞艇部队的麦特兰德(E.M. Maitland)准将、一只小猫、一名偷乘者和一位名叫巴兰缇尼(Ballantyne)的飞行员。7月10日,这艘飞艇出乎意料地到达它的目的地,在接受了三天的招待和新闻采访后,它悄悄地返航。7月17日上午6点56分,在经历了75小时2分钟的飞行后,它到达英国诺福克的普勒姆,完成了首次往返大西洋飞行之旅。

6 飞行的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两个十年里,动力更为强劲的发动机的发展使得世界主要国家的空军参与到不断打破纪录的演习训练之中,推动飞行距离、持续时间、高度和速度到达已有技术的极限。这些训练将对未来军用和民用飞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后来的一些飞机直接起源于专门为打破纪录而生产的机型。就长距离飞行而言,英国皇家空军在这一时期一马当先。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皇家空军的海外行动就以一系列打破纪录的远程飞行为特点,这使得参与其中的全体机组人员获得了大量飞越困难地形的航行经验。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空 
1939年3月,德国肢解了捷克,对英国和法国政府来说很清楚的一点是:他们对纳粹德国的妥协政策不再是上策。虽然稍晚了一些,但英国和法国的总参谋部最终还是坐到一起制定针对轴心国(后来由德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共同防卫策略。德国攻陷捷克后,很快在1939年4月入侵阿尔巴尼亚。此时,如果德国攻击波兰,英国和法国卷入战争的可能性赫然耸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