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0.00     定价 ¥ 7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836934
  • 作      者:
    张品良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品良,湖南浏阳人,江西财经大学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6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当代传播》、《江西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2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经济美学》等5部;主编出版大学教材5部,共计300多万字。个人研究成果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7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对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集中论述,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众多的新想法。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持续升温,但笔者没见到一本从跨学科的传播学视角研究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著作出版,这是我所要深入探索本专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愿此书的撰写出版是笔者做了一次有益的工作,希望它能为新闻传播学史、中共历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等研究有所帮助和收获,希望它能为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传播研究的专家学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俄国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早期传播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为第一阶段;1917年11月至1921年7月为第二阶段。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者则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早期,许多进步的、革命的知识分子自觉地学习、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开始了积极主动地创办进步报刊媒介的行动,通过大众传媒向广大民众传播革命的思想理论,这些举动为后来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做了思想上的充分准备。据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了解中共新闻传播事业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中国留洋国外的学生或进步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学说零星片段地介绍到国内。比如,1898年,上海广学会出版了由吴贻谷翻译的英国人托马斯·柯卡普(Thomas Kirkup)著的《泰西民法志》(即《社会主义史》)一书,该书首次向中国人民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学说。马克思逝世16年后的1899年,在中国的《万国公报》第121期上,刊载了由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李提摩太和中国人蔡尔康编译的《大同学》一文,其中也提到了马克思。同时,该报组织翻译并分期登载了英国社会进化论者基尔特的《社会进化》一书中部分内容,简介了马克思及其思想学说。《万国公报》刊登的《大同学》中有两段话道:当今“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客思也。”并提到了马克思的代表著——《资本论》,即“今世之争,恐将有更甚于古者,此非凭空揣测之词也。试稽近代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家,如德国之马客思,主于资本者也。”①可见,《万国公报》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让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希望与曙光。
  在列强欺凌、国体破败、专制肆虐、百业凋零、民不聊生、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努力寻求救国强国的真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随着新式学堂的萌生和大批青年人出国留学,中国出现了一支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尤其是有一批怀着学习科学技术和救国救民追求的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他们中的有志之士梦想复制日本所走之路,学习西方成功的经验,实现中华的复兴梦。当时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日本得到一定的传播并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此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受到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在社会主义新思想的启迪下,逐步成长起来一批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精英。中国早期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大都从日本留学归来,可以说,日本是中国早期知识精英学习、接触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中国兴起留日学习热潮的1900年12月6日,留日中国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了《译书汇编》刊物,主要编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在1901年1月该刊的第2期上,连续刊载了日本学者贺长雄《近世政治史》的第三章,全面介绍了马克思领导的“万国工人总会”(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及1869年以前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该书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学说是“均富说”,即“麦克司(马克思)始在可伦开设报馆,倡均富之说,后为政府不容,窜于伦敦。会一千八百六十二年(应为1864年),各国工人之首领均会集于伦敦,名日:‘万国工人总会’。”“西国学者悯贫富之不平等,而为雇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谓之社会主义。”①通过《译书汇编》纸质传媒首次介绍以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国际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学说,促进了留日学生的思想升华。1903年2月,马君武在《译书汇编》第11期上发表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附社会党巨子所著书记》一文中认为,“马客司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斗争为历史之钥。”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理论观照
第一节 传播及其社会精神的提升功能
第二节 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规律
第三节 传播与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鼓动

第二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尝试
第一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溯源
第二节 中共新闻传播事业的萌生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规律及特点

第三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兴起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的历史环境
第二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第三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

第四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传播
第一节 中央革命根据地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传播系统
第三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组织传播的特色

第五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纸质媒介传播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电子媒介传播
第三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闻传播的鲜明特色
第四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闻传播的助推力

第六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版传播
第一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图书传播的政策与发行体系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图书出版的状况
第三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图书译介出版的历史意义

第七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标语传播
第一节 标语媒介及其传播功能与特点分析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标语传播的议程设置
第三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标语传播的文本解读
第四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标语传播的理论审视

第八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际传播及其在中国早期乡村的社会互动作用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际传播描述
第三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际传播的学理阐释

第九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与人的信息接受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人内信息处理分析
第三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内传播的效果评价

第十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传播
第一节 教育传播及苏区的教育传播政策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传播的实现途径
第三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传播的特色及成果

第十一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艺传播
第一节 苏区文艺传播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艺传播的路径
第三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艺传播的特色及成果

第十二章 长征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创新实践
第一节 长征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推进
第二节 长征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媒介创新
第三节 长征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践效果
第四节 长征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经验

第十三章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评价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评价
第二节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当代启示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