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部解读心理活动激发内心能量的经典力作)
0.00     定价 ¥ 2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4094201
  • 作      者:
    [德]雨果·闵斯特伯格
  • 译      者:
    项东,郭晓杨,冯颖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解读人的心理活动、激发内心最大能量经典书。在闵斯特伯格开创工业心理学的时期,工业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在工业中的最高效率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他研究的重点是:
  1、如何根据个体的素质以及心理特点把他们安置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
  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可以让工人发挥最大的干劲和积极性,从而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
  3、怎样的情绪能使工人的工作产生最佳的效果。

展开
作者简介
  雨果·闵斯特伯格 [Hugo Münsterberg 1863.06.01-1916.12.16],德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做出贡献。也是美国心理学界中因政治事件引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出生于普鲁士的但泽,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1912年,闵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该书在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他在书中论述了对人类行为进行科学研究以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和解释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性。

  项东,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翻译学系副主任。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工商管理、英语教学双硕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典籍英译,计算机辅助商务翻译等。曾长期就职于美国丹佛市一家跨国公司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有多年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单独及合作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8篇。

  冯颖,2013年7月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务笔译。

  郭晓杨,2013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务笔译。

展开
内容介绍
  《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包括三大部分内容:1、最适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对人们的要求,识别最适合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在人员选拔、职业指导和工作安排方面;2、最适合的工作,即研究和设计适合人们工作的方法、手段与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他发现,学习和训练是最经济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对工作效率有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创造工作中适宜的“心理条件”极为重要;3、最理想的效果,即用合理的方法在商业中也同样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他研究了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组织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应用心理学
  此书旨在构建一门新科学。该科学将现代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psychology)与经济学问题紧密相连——使心理学实验成果系统地服务于工商业。迄今为止,我们仅对新学说展开了初步的、尝试性的、较为分散的研究,既关乎经济,又涉及心理学领域。将商业生活心理学发展为一门严谨、成熟且完善的体系,任重而道远。但是,越早使更广领域的人们关注心理学的开端、重要性及其发展的方向,此新兴科学也将会发展得越加完善。在这项新运动兴起之际,我们已明晰当下之需,具体实例也已阐明了这一新方法的可行性。相应地,在后续篇章中,我将对所做实验得出的成果进行分析,这些实验涉及经济生活中多种不同领域。但是,这些彼此孤立的实验至少应该总是指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在操作单一实验时,总需先对其原理进行一番探讨。出于此般考虑,我们将首先探讨一些与理论相关的问题,并以此为引,让人们了解实际的经济生活,以及目前实验心理学所取得的成就。
  众所周知,现代心理学家们十分缓慢且不情愿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尽管这明明是他们理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若对心理的研究完全局限于哲学和神学方面的猜想,那么对此所做的努力将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任何帮助。然而,早在半个世纪前,人们对意识的研究就已转向了精确的科学调查。那时,心理学家开始潜心于对心理体验进行最细致的描述,并用严谨的自然科学的模式来解释心理生活。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对灵魂的揣摩推测,而是意在发现心理元素,以及支配元素间关系之恒定法则。心理学变为与实验和生理学相关。三十多年来,心理学家也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室。在所有的文明国家中,为研究实验心理学而建造的实验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这一新方法已经应用于研究一组又一组的心理特征。然而,在这门新兴科学取得了多种多样的成果之时,我们也惊愕地意识到这些成果仍旧只是纸上谈兵,与实际利益脱节。在过去十年间,我们才看到研究者开始有系统地将实验心理学取得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之需。
  很显然,上世纪的心理学家延迟了将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需求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这样做。恰好相反,我们都知道自然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科技的进步。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理学家和病理学家们在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都迅速转化为相关领域的成就,如物理学和化学工业、医药、卫生、农业、矿业及交通运输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被波及。另一方面,科学家察觉到他们的发明、发现所带来的深远现实意义也对理论研究产生了促进作用。当电波应用于无线电报,伦琴射线用于外科手术后,人们并没有轻视对真理及知识的追求,因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掌握总是相辅相成的。
  基于上述原因,心理学家之所以一直迟疑将其理论付诸实践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显然,研究心理生活的学者认为,对于心理学这门新科学来说,清静且不受打扰的研究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以便使其在付诸纷乱的实际生活之前能够较为完善成熟。若将实验成果仓促应用于实践,难免会使该科学蒙受损害,这便要求在此之前保证相关实验的基本理念确切明朗,调查方法切实可行,证据支持充分可靠。虽然这种论断合乎情理,但是若本能地惧怕与实际生活有任何接触,那才是真正的危险。诚然,在任何情况下,各方对于恰当的时机何时到来,该新科学内部理论体系的整合何时才足够完善得以应用于技术性服务的看法均不尽相同。但必须明确的是,若等到科学家将所有理论原理厘清后再付诸实践便是不明智之举。在每一个科学领域取得了真正的进步便也意味着问题将开始倍增、新疑问将不断涌现。若心理学家一直等到实验室的理论成果完备系统化后再将其应用于实践,那么应用心理学(applied psychology) 的时代将永远不会到来。那些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不怀偏见的人们也应认识到,虽然在最初阶段心理学家们迟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理由合乎情理,然而到了今天,再缺乏主动性就不可原谅了。如今,心理学这门新科学的发展时机已经到来,理论和实践务必要相互支撑。大量可靠的数据收集现已完毕,实验方法也已改进并加以区别,不论有多少议题仍待解决,共同的理论基础已经十分稳固,可供继续发展、构建。
  与实践相结合的进程如此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当心理学家使用新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能否摆脱单纯的猜测行为并掌握客观事实。因此,他们便视自然科学为榜样,采用了自然科学特有的实验方法进行心理研究,同时也沿袭了自然科学追求普遍规律的一贯风格。科学研究总是以获取普遍规律为目标,所以在最初成立、使用心理学实验室的几十年间,研究人员抱以极大的兴趣并投入全部精力以期探求心理的普遍规律。这种想法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掌握了一般人的心理运作方式(the working of the typical mind),却几乎忽略了所有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心理行为(mental behavior)不尽相同,而这些差异几乎成了不得不被心理学家们剔除的干扰,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要寻找到适用于所有个体的普遍规律。于是,此类研究均局限于对一般人的心理体验进行探索,而区别于普遍的个性研究却几乎没有包含在内。在之前的几个世纪,心理观测者潜心关注人类性格、智力及天赋的多样性。但在实验研究的新阶段,早期的这种关注行为被视作喜爱猎奇、违背科学的幻想。以探求普遍规律为宗旨的新科学,意在消除当下的这种猎奇心理。对于这一点,实验心理学做到了,它阐释了理念、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感觉和情绪的基本规律。时间逐渐证明,这种片面性的研究方式无论一开始显得何等必要,却无法实现任何实际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不需要应对人类的共性,即使要影响的是大众人群;我们需要研究那些心理生活会受特定因素影响的性格,这些因素可能是国籍、民族、职业、性别、年龄、特殊兴趣或其他特征。理论心理学家将普通人的心理列为典型,而受特定因素影响的心理则与此典型相异。我们甚至时常需要参考一些更小的群体或者个体,因为他们的心理面貌(mentalphysiognomy)值得仔细研究。只要实验心理学在本质上仍然是研究适用于全人类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对其加以调整以适应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很可能将无从谈起。仅凭普遍规律,我们永远不可能掌握社会的具体情况。因为那样的话,我们会忽略一个事实,即个体间的差异:有人有天分,有人无天分;有人聪明,有人愚蠢;有人敏锐,有人迟钝;有人快,有人慢;有人精力充沛,有人萎靡不振。
  然而近些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发生了巨大转变。探究个体差异的实验已经在心理学实验室展开,一开始只是一些勉强而为的尝试性研究,但是在过去十年间,该运动发展迅速。从心理学实验室的角度来讲,我们已经构建了一门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学科,形成了通过实验科学手段进行个体间差异对比的各种方案,这毕竟是心理学走向实际应用领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对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本身并不是应用心理学,但却是后者形成的先决条件,倘若没有该研究,应用心理学就无从谈起。
  ……
展开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应用心理学
第二章 实际生活的需要
第三章 目的与手段
第一部分 最适合的职业人选
第四章 职业的匹配度
第五章 科学的职业指导
第六章 科学管理
第七章 实验心理学方法
第八章 针对电气化铁路行业开展的实验
第九章 针对船舶行业开展的实验
第十章 针对电信服务行业开展的实验
第十一章 企业管理者的贡献
第十二章 个人与群体
第二部分 最适合的职业
第十三章 学习与培训
第十四章 技术条件对心理状态的适应性调整
第十五章 动作的经济性
第十六章 有关单调性的实验
第十七章 注意力与疲劳的问题
第十八章 影响工作能力的物理因素与社会因素
第三部分 最佳效果
第十九章   对经济需求的满足
第二十章   研究广告效应的实验
第二十一章 广告展示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针对违法模仿行为的实验
第二十三章 购买与销售
第二十四章 经济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