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与学林名家
0.00     定价 ¥ 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511121
  • 作      者:
    施宣圆
  • 出 版 社 :
    中西书局
  • 出版日期:
    2016-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为《文汇报》高级记者、编辑施宣圆先生多年来的采访文章汇集,在工作及退休后,他采访了众多德高望重的学林名家,如顾颉刚、谢国桢、谭其骧、王元化、匡亚明、陈旭麓、章培恒、罗尔纲、戴逸、杨天石、蔡尚思、胡道静、吴江、金冲及、夏东元、来新夏等。通过阅读本书,不但可以了解诸多学林名家的研究专长、研究方法,而且可以感受这些学林名家的人格魅力、做事风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施宣圆,1941年出生于晋江龙湖埔头村,196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文汇报》高级记者(编辑),在《文汇报》长期主编《学林》专刊,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上海市泉州侨乡开发协会晋江、石狮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访谈了顾颉刚、谢国桢、谭其骧、王元化、匡亚明、陈旭麓、章培恒、罗尔纲、戴逸、杨天石、蔡尚思、胡道静、吴江、金冲及、夏东元、来新夏等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每当谈起控制人口问题的时候,年岁稍大的同志总不禁要想起马寅初先生。“马先生还健在吗?”“马先生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人们常常这样关切地问。最近,记者访问了住在北京东总布胡同的马寅初先生。他的寓所是一幢半中半西的二层楼房。我走进大门,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推着一部手推车向庭院里的树阴底下走去,车上端坐着一位神情自若的老人。他脸色红润,精神尚好。不用介绍,他就是马寅初先生。
  我走进客厅,接待我的是马寅初先生的次子马本初,他兴奋地告诉我,最近,党中央已决定为马寅初先生平反,恢复名誉。那一天,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来宣布,马先生的听觉失灵,家属在他耳边大声传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马先生听了,会心地笑着,然后轻轻地说声:“很好!”晚上,家属们反复地向他说明,他才真正理解,二十多年来身上的精神枷锁已经彻底粉碎了,他激动地说:“这样看来,我这个老头现在还能起点作用。”
  马寅初先生是一位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解放前,他直接从事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一九四一年三月马先生六十寿辰的那一天,他在重庆的学生为他举行一个祝寿大会。可是,马先生由于揭露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对人民的“经济专政”而身陷囹圄,未能出席。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三位同志,特地送来一副对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表示对马先生“六秩大庆”的祝贺。重庆新华日报社也给马先生送来了对联:“不屈不淫徵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解放后,党和国家给他很高的荣誉和地位。他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他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对他的巨大信任,没有辜负人民对他的殷切期望。五十年代,他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太快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其中着重阐明“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来,作为一个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讲坛上议论国事,这是应有的权利。然而,马先生的建议,不仅没有得到采纳,反而带来了一场灾难。他被戴上了“中国的马尔萨斯”的帽子,背上了“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莫须有罪名。从此,马先生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被“养”起来了。
  在那风雨交加的岁月里,马寅初先生并没有屈服。他说:“一个人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但也要敢于坚持真理。”当有人围攻他时,他说:“你们发了二三百篇文章批判我,都是人云亦云,不值一驳。”当时在“北大”学报发表的一篇答辩文章中,他写道:“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他,不向错误的批判低头。他,追求真理,坚信真理必然战胜谬误。
  一九七二年,马寅初先生突然发现肠癌,家属们把他送进医院。医生们说他们没有给八十岁老人做肠癌手术的经验,何况他已年逾九旬。但是,马先生对自己的身体是了解的,家属们也主张动手术。他们说马先生身体素质好,八十岁时登香山“鬼见愁”还健步如飞,跑在年青人前面。这样的身体难道经不起手术的考验吗?医生们正在犹豫不决,敬爱的周总理及时下达了指示,要医生尊重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意见。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医生顺利地给马先生做了手术。手术后,他情况良好。一九七五年夏天,周总理在病重期间,还特地派两位同志到马先生家,问寒问暖。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总理逝世时,在遭批挨斗的日子从不落泪的马寅初先生,此时止不住潸然泪下。他坚决要去向总理的遗体告别,家属见他身体不好,劝他别去。他说,死了也要去。他坐着手推车,叫孙子推着车子绕着总理的遗体两周,深深地向总理再三鞠躬致意。当时,他眼泪汪汪,思绪万千。总理是他的良师益友,他平生能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是和敬爱的周总理的关怀分不开的啊!
  马本初同志正在给我介绍情况的时候,马先生的手推车推进屋里了。由于年老目眩耳聋的缘故,他望了我们一会儿,然后微微地点头致意。马本初同志了解他的意思,他说,父亲年纪大了,不能亲自接待客人,要家属代为接待,并代向客人表示歉意。马先生的双腿从一九七二年起瘫痪了,现在只好靠手推车走动。前些日子,他身体不舒服,这几天好些。在身体没有病的情况下,他每天上午都要到庭院里的树阴底下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傍晚也要到屋外透透风。我凝望着手推车里这位饱经风霜、年近百岁的老人,心里暗暗思忖: 如果当初我们党和国家能够采纳他关于人口问题的合理建议,重视这个问题,那么,恐怕二十多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不至于有这么快!现在,党中央决定为马寅初先生平反,恢复名誉,正说明我们的党和国家有信心、有力量,要解决人口的控制问题。

展开
目录
序一:贾树枚
序二:苏双碧
目   录
1.马寅初平反了                           
2.老当益壮的费孝通                         
3.顾颉刚先生的工作计划                         
4.访书不倦的名师专家谢国桢                        
5.李洪林在福建社科院的“施政纲领”        
6.陈旭麓谈:历史•传统•现代化              
7.“世界名人”夫妇蒋孔阳和濮之珍           
8.南国兴会论康梁                           
9.蔡尚思说:“我爱孔子,我尤爱真理”       
10.上海建城究竟是哪一年?                  
11.英年早逝的明史专家王守稼          
12.武夷山上说朱熹                       
13.初识金庸                               
14.“两脚书橱”胡道静                  
15.陈兆复揭开中国岩画之谜            
16.陈鹏生谈:日本企业界的儒学“文化热”     
17.谭其骧中风之后                           
18.束景南说:太极图是世界上最早的脑电图  
19.刘修明解密毛泽东的“大字本”   
20.陈尚君为《全唐诗》补编        
21.敢于为洋务运动翻案的姜铎  
22.江晓原开辟天文史研究新天地   
23.朱文华倡议建立传记学        
24.蔡建国乐当“民间大使”       
25.谢俊美十年磨“一书”         
26.老革命林克爱上上海地方志            
27.顾炳权“咬菜根”自学成才     
28.陈绛评说陈宝琛是非功过       
29.郦家驹说:地方志机构是多功能的  
30.罗竹风在华东医院  
31.姜义华评论余英时的“遏制论”   
32.张磊的孙中山研究情结         
33.谢希德的故乡情    
34.王耿雄解读南京的孙中山塑像为何“微笑”  
35.“蜚声中外的台湾史学者”陈孔立  
36.钟情于历史哲学研究的李成蹊   
37.致力于近代毒品研究的苏智良   
38.章培恒谈《中国文学史(新著)》  
39.郭豫适怒斥不良学风     
40.蒋孔阳和他的弟子展望美学“复旦学派”  
41.王连茂披露《光明之城》内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