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民间信仰社会治理研究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5316241
  • 作      者:
    王东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民间信仰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一种存在于非官方社会层面的、信众人数最多的、崇拜各种民间神灵的信仰形态。在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社会共同信仰缺失、社会核心价值观亟待重建,另一方面民间信仰迅速复兴、日益活跃。民间信仰兼具宗教和民俗双重特性,既有凝聚社会心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积极功用,又有迟滞社会进步、影响社会稳定等潜在风险,加之民间信仰的非制度性,目前其居于管理的灰色地带,这都对转型期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社会治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多元治理。民间信仰作为民间社会的精神建构,与社会结构共生同构,与大众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与社会治理天然契合,在社会整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中不可忽视的一元。如何在政府主导下,正确看待和引导民间信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正能量,减少负效应,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课题,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社会成功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民间信仰社会治理研究》围绕这_课题,有别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从社会治理的视角,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运用社会治理理论对民间信仰的本质和特性、与社会治理的契合性及作用机制进行定性分析;其次,在国内首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思维和方法,对冀南地区民间信仰进行5100个样本的抽样调查,并建立民间信仰网络模型,用数学方法对其群体网络结构及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信众情况、活动规律、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从社会治理视角,在理性评估民间信仰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民间信仰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设计和政府对民间信仰活动的管理策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民间信仰社会治理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相关部门理性认识民间信仰、测度民间信仰与社会稳定系统的关系、引导民间信仰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政策参考,为社会转型期正确处理民间信仰事务、创建社会治理新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
精彩书摘
  (2)个人约束作用。约束作用的体现:一是教化。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注重“德行教化”,公序良俗在社会生活中历来起着思想和体制维系的重要作用。在民间信仰的各种神明身上,大都体现着人们所尊崇的道德楷模和伦理标准,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敬天法祖”的精神,“这种神圣化的精神与人格对普通信众会产生较强的引导和教化作用”①。特别是道德方面,建立在民间信仰基础上的道德,要比一般世俗道德具有更加强大的内心约束力。如,民间普遍供奉的“灶王爷”,被民众视为天帝派驻千家万户的“第一监察大神”,专司“上天言好事”等赏善惩恶职能,对世人起着“诸善奉行、诸恶莫作”的警示作用。二是心理疏导减压。民间信仰对民众是一种精神慰藉,甚至成为相当多的人的精神支柱。尽管它是一种非科学的世界观,但客观上的心灵安慰作用不可低估。随着市场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呈现出了多元性、差异性的趋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和瞬息万变的信息资讯,过去共同支撑信心的精神理念的瓦解,以及当前整个社会在道德文化与价值系统方面的虚无主义,给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疑虑和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心理上以及心灵深处的动荡失衡。而民间信仰作为疑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心理积淀,为处于心灵动荡失衡中的人们提供了精神慰藉,承担了有效缓解社会心理压力的减压功能。
  (3)公共服务作用。民间信仰通过政治、道德、宗族等环节,至少对社会提供以下服务:一是服务公共权威认同、维系社会秩序。民间信仰遍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具有重要贡献。在古代社会,人们利用神灵神化君权,以“君权神授”思想赋予管理者权威,对于匡正政治积弊、改善吏治、缓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①在现代社会,民间信仰强调“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有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不敢放荡不羁、违礼逾制,对维系秩序与和谐亦有显著的作用,成为国家强制性控制的重要补充。二是服务民族精神凝聚、培育良好世风。由上古至现代的千万年间,祖先和祖先崇拜始终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凝聚剂。人们由爱家族,进而爱乡里、爱国家,从而使祖先和祖先崇拜成为所有中国人团结、汇聚的血缘之根。民间信仰还通过将众多符合国家道德标准的人物尊奉为神明,建构社会表彰系统,对宣传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引导民众明礼向善,作用也十分明显。三是服务公共事务、增进社会福利。民间信仰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提供各种互助合作和社会网络力量,往往能得到所在地域民众的信赖,在政府触及不到的地方起着有益补充。
  (4)经济助推作用。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分析了宗教(主要是加尔文、虔信派、卫理公会和浸理派等新教派别)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成关系后,曾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命题”: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因是新教伦理。并进而得出结论:市场经济是一种伦理经济。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既需要高度的“经济冲动力”作为原动力,同时这一动力又必须被“宗教冲动力”约束在理性的范围内。②从民间信仰的情况看,韦伯命题对于中国的情形也是适用的。民间信仰中具有“工具理性”的传统文化伦理如爱家、勤俭、惜时、节制等,转化为生活信条和工作伦理,都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民间信仰宣导的诚信、道义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规范高度一致。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社会信仰重建是我国转型期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
1.1.2 民间信仰急剧复兴对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1.1.3 社会治理是民间信仰管理创新的正确方向和必然选择
1.2 研究目的
1.2.1 从社会治理的视角认识和评估民间信仰
1.2.2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民间信仰群体结构及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
1.2.3 从民间信仰参与社会治理的维度提出政府管理策略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2.1 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脉络
2.2 民间信仰的研究现状
2.2.1 三个研究取向
2.2.2 民间信仰概念的不同表述
2.2.3 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及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2.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2.3.1 缺乏对民间信仰本质和功能的全面认知
2.3.2 社会治理视角的民间信仰管理研究尚属空白
2.3.3 鲜有数学工具支撑的定量分析
2.3.4 理论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价值较低

第3章 民间信仰的本质及特性
3.1 民间信仰的产生和演进
3.1.1 民间信仰的产生
3.1.2 民间信仰的演进
3.2 民间信仰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3.2.1 民间信仰概念界定
3.2.2 民间信仰相关概念辨析
3.3 民间信仰的本质及特性
3.3.1 民间信仰的本质
3.3.2 民间信仰的特性

第4章 民间信仰的社会治理定性分析
4.1 社会治理理论框架分析
4.1.1 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
4.1.2 社会治理与政府统治的区别
4.1.3 社会治理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善治
4.2 社会治理与转型期和谐社会的信仰体系构建
4.2.1 社会治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充分而又必要
4.2.2 社会治理与信仰重建构成共生互补的联动关系
4.3 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的契合性及作用机理
4.3.1 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天然契合
4.3.2 民间信仰作为治理主体的社会作用
4.3.3 民间信仰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机理

第5章 民间信仰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研究
第6章 民间信仰的管理策略创新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