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81264
  • 作      者:
    刁克利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刁克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英语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作家研究和文学翻译,出版专著《西方作家理论研究》、《诗性的拯救:作家理论与作家评论》和《诗性的对话:美国当代作家访谈与写作环境分析》等,编著《英美文学欣赏》、《英国文学经典选读》和《翻译学研究方法导论》等,译著《成为作家》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创意写作书系: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了二十余部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名著,点评了十几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深度挖掘他们的创作秘密,建立起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了文学理解的视角与空间。
  作者分别从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文学的期待和理解等论题,梳理了我们与文学的缘分。书中深入《白鲸》、《红字》、《简?爱》、《呼啸山庄》、《一位女士的画像》、《儿子与情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了不起的盖茨比》、《纪念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等文学经典的创作与欣赏,既有创作上的指导,又有助于培养读者以作家和批评家的角度欣赏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言<br><br>名著是一种标尺,标出了文学的高度。名著是一种传承,维系着文学的命脉。阅读和欣赏名著,就是寻找一种进入文学世界的路径,寻找一种标示文学作品的尺度。了然和洞悉名著的创作,就是找到作家的秘密和文学的活水源头。进入文学的世界,这种途径有路可循;分享创作的秘密,这种活水源远流长。寻路名著的创作,可造就有觉悟的欣赏者;懂得名著的欣赏,可成就有艺术眼光的创作者。<br>本书共分十三章,以“寻找心目中的文学”为导论,梳理我们与文学的缘分,和不同时期人们对文学的理解与期待;以“文学之外”作结语,论及其他学科对文学的冲击与影响。主要内容分别从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等多方面依次展开,剖析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名篇:《失乐园》、《红字》、《白鲸》、《简&#8226;爱》、《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黛茜&#8226;密勒》、《一位女士的画像》、《使节》、《哈克贝利&#8226;芬历险记》、《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了不起的盖茨比》、《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及《未走之路》等,探讨作家的创作过程和特色。接下来阐述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与理想,以及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文学奖的评选,并探讨文学奖项与经典的关系、文学名著作为经典确立的过程。最后论及时代、地域、哲学、宗教、美学、科学、心理学、语言学、接受美学等与文学的关系,提出如何在阅读和写作中探索思想的疆域、倡导构建自己的阅读书系,并最终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书中援引了许多名著译文片段,选自我认为优秀的译本,均一一注明出处,谨向这些翻译家致以由衷的敬意与感谢。凡未注明出处者,则是我的拙译。<br>这种以文学作品的逐项分析为切入点的写法,亦是适合写作与欣赏初期遵循的策略。创作与欣赏的初期宜合乎庖丁解牛的意境,即所见非全牛,要亦步亦趋、逐点逐项地拆解、分析。待工夫化成,则整牛现也。后三章,倡导几个观念,如所谓经典,既有固定之标准,亦受制于其时其事,还受阅读风尚和文学类型变迁之影响。然而从文学的特质和传统出发,作家又要有直面现实人生且超拔于时代的勇气和力量。换言之,凡具经典品质的作品,都应经得起不同时代、不同阅读风尚的考验。始于文学,终于文学,亦当了解其他学科对文学的启发和影响。文学从来都不孤立,这是笔者在“文学之外”想要传达的观念,也是“工夫在诗外”的意思。<br>再说一下书名——《诗性的寻找》。因为文学必须借助语言作为媒介进行创作,所谓诗性,就是文学作品附丽于同时又超越了语言层面的华美品质。所谓诗性,人人生而有之,如稚子打量这个世界的眼神和那眼神里流溢出的光彩,也如智者临终前目视远方的深邃,仿佛不能相信这个世界只是自己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他们都相信,尽管眼前的世界已经足够纷繁宏大,然而一定还有更纷繁、更宏大者。除却自己的见闻,他们愿意相信别人的见闻;除却自己的经验,他们愿意相信别人的经验,以及对这种种见闻和经验的描述。所谓诗性,就是愿意体会并相信这种对超过自己见闻和经验的文字描述。化入寻常的生活,诗性通诗意和诗兴,它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超凡入圣,让我们能够品味现实生活的意味深长。把它化入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则能帮助我们洞悉文学的秘密,领略作家和思想家心之所系、情之所至。诗性就是文学的特性,诗性彰显文学独特的美与魅。<br>诗性的寻找,是一个贴近我内心的表达,我也借此提倡大家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因为诗性,就是我心目中文学的尺度。此前,我还写过《诗性的拯救》和《诗性的对话》,前者是对作家理论的阐释,后者是对当代美国作家的访谈。这本《诗性的寻找》主要针对文学作品。“诗性”就这样被沿用了下来,不断累积着我对文学的理解。<br><br>刁克利<br>2013年5月2日<br><br>-----------------------------<br><br>文学经典代代相传,总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像大河一样滚滚向前,像血脉一样不停流淌,因为它有它的活水源头和生机所在。文学的生生不息一定有它异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品质。喜欢文学的人应该对文学传统进行有意识的继承和传承。<br>人生苦短,知识无涯。人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片断,个体的生命不过是人类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我们尽其所能所掌握的、乃至于人类现有的全部知识,从历史的眼光看,也只是一种际遇而已——比如文学,只是碰巧在我们的这个人生阶段遇到了这种文学形式,创作了这些文学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都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更宏大的视野,要有一种从自己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局限中超脱出来的意识。<br>超脱生命的现实存在是文学的一种特有品质,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文学是一种超脱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是对文学精神的传承意识。具体做法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读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思想有启发的好书,构建自己的阅读版图,悉心领悟名著的创作,情有所依,心有所悟。<br>那些文学之外的领域的阅读者都是能够把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自己的领域结合起来,然后对文学作品的现象进行生动的阐发,解读出新意味的人。我们的阅读也应该能够和自己的情趣、格调、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在茫茫书海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作家和书籍。<br>即使我们对所有的领域都有所涉猎,具有广博的知识,但是面对浩瀚的文学作品,如果缺乏一种思想的支点,还是会不知所措。那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喜欢阅读哪一类作品、哪一类作家?为什么对死亡、爱情、友谊、艰难困苦对人的磨砺感兴趣?为什么对诗歌的兴趣大于对散文的兴趣?为什么对描写现实的作品的兴趣大于对科幻作品的兴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知道自己独特的气质,明白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支点,以及向前走的情感动力和思想源泉。<br>我们要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培育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在读书中寻找、发挥、滋养自己的个性。读书让我们有高贵的朋友相伴,感到内心充盈,气质上扬。有人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我们说,心灵的高贵和精神气质的养成,依靠一套适宜自己的书就够,足以享用一生,且传至后世。看看自己的书架,检验自己的阅读品味和情趣否总是受世事影响,随潮流而动。好书相伴,让人有定力。不同的书可以使人养成不同的气质,判断一个人的趣味,看他的书架即可。如果他有一套让你爱不释手的书,那么,收藏了这套书的人肯定可以成为你的朋友。<br>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读书、识人、自知、与洞达人生,都是为了自己心灵的愉悦和充盈。充盈至极,则外溢。腹有诗书气自华。情有感而发,感顺时而动,则自然会想到写作。其实,每个人都有可写处。通过不同的形式,送一份礼物表意,写一张贺卡传情。时时处处,均可写作。日记年表,亦可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和人生的感悟。<br>每个人都是一部书,书的内容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心灵的、社会的、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艺术的、理性的、浪漫的、伤感的、现实的。<br>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好书相伴,读书也是读自己。<br>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阅读,是文学给予我们的最好馈赠。<br>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导论:寻找心目中的文学
我们如何与文学结缘
文学是什么:从“床前明月光”说起
对文学的期待


第二章情节:故事中的故事
情节的构成
高潮在最后
高潮在中间
高潮在前面


第三章人物:不断丰富的人生
人物的划分
人物的塑造
发展不充分的人物


第四章主题:包罗万象的思想
主题的设置
《红字》:罪与罚
《呼啸山庄》:爱如飓风
《了不起的盖茨比》:爱情、财富与梦想
《未走之路》:路如人生


第五章视角(一):读者的向导
视角的作用与分类
《呼啸山庄》:多重视角话沧桑
《白鲸》:劫后余生讲见闻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童言无忌看世界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看玫瑰神秘诡异地凋零


第六章视角(二):作家的眼睛
尼克:反观自身的警醒者
温特伯恩:不置可否的旁观者
拉尔夫:兴趣盎然的欣赏者
斯特雷泽:由视角到主角


第七章风格:品味独特的感觉
风格、语言与效果
风格与人
风格与阅读的境界


第八章象征:月亮代表我的心
约定俗成的象征
原创性的象征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第九章背景(一):站着与坐着大不同
背景的分类与作用
《简?爱》:财富、地位与习俗
《了不起的盖茨比》:爵士时代与美国梦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造成的牺牲


第十章背景(二):爱情的底色
《儿子与情人》:矿井村的困境
《虹》:农场、城镇、矿井与学校
《恋爱中的女人》:“恣意游荡”与死于冰山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庄园与树林的对峙


第十一章维度:多面的《简爱》
对《简爱》的不同看法
相同的成长主题
不同的女性主义


第十二章经典:歧义与共识
文学的种类
文学奖与经典
属于所有时代的莎士比亚
美国文学经典
英国文学经典
经典需要传承


第十三章结语:文学之外
时代、地域与文学
哲学、宗教、美学与文学
科学、心理学与文学
语言学、接受美学与文学
构建自己的阅读书系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